2016-02-16 21:57:35 来源: 谢作诗的博客 作者:谢作诗
回老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农村的房子好到超过我的想象,很多农民盖了一辈子房子:改革开放后先是把房子翻新扩大,后来打工挣了钱改成砖房,现在又集中到镇上买房。
不能说农民不理性,就是喜欢盖房子,这不符合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
很多人的解释是,没有房子,儿子就娶不到媳妇,所以不得不盖。这是事实。今天在我的老家,如果镇上没有房子,的确娶媳妇都困难。所以除了少数缺乏挣钱能力的人,其他的基本上都在镇上买了房子。如今在某些农村,结婚时男方家不仅要有房,还得有车。买了车后嫌费油舍不得开,放在院里凉着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家庭甚至为此背负上沉重的债务。
农民不得不在镇上买房的另一个原因,是村里没有了小学、幼儿园,孩子要到镇上上学。
当然也有说农民攀比的。但问题是,为什么农民攀比房子,不去攀比其他的呢?
学经济学的我,当然知道房子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发送机制,证明我家的财富水平和挣钱能力。有钱仅仅是放在银行账户上不行,还必须显示出来。因为信息不对称,女方不知道这钱是不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盖成房子则不一样,即便房子是借钱盖的,这钱也要父母一起还,总比放在账户上看一眼然后全部还回去好得多。人类的婚姻跟园丁鸟的并没有本质区别,房子不满意姑娘就不会嫁过来。但人类毕竟不是园丁鸟,并不是冲着大房子结婚的。
问题的核心在于:为什么农民一定要拿房子去做财富显示的手段呢?
事情原本不是这样的。想起小时候听老人们谈话,谈论的多是谁家有几亩水田,而很少说谁有几间大房子。老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谁谁谁住着茅房,买了田地,最后翻新成瓦房。
所以,农民并非天性喜欢盖房子,姑娘们也的确不是嫁给大房子的。真正的问题是,农民没有别的手段储藏和显示财富。山是集体的山,地是集体的地,水是集体的水,除了房子,农民还能拿什么去储藏和显示财富?农民“喜欢”盖房子,不过是土地不能私人所有的缘故。
农民“喜欢”盖房子,或许还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残酷记忆有关系。要知道,在集体化最疯狂的时期,连厕所里的粪便都是集体的,但是房子从来都是农民的私人财产。
假如土地是私有的,那么农民完全可以买山、买地、买水库来显示自己的财富水平和挣钱能力。而这些东西和房子不一样,它们是资本品,可以进一步地产生财富。
房子是消费品,不仅有折旧,更重要的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房子就会变成废物。农民花大价钱在农村盖了房子,最终不得不废弃,这实际上是在消灭财富。土地不私有,农民就很难不做消灭财富的事情。一边在城里省吃俭用拼命挣钱,另一边在农村不停地消灭财富,农民辛苦一辈子到头来发现还是只剩下穷,这难道就是他们的宿命?
在我的老家,一套楼房建造成本至少在10万以上,然而建成后却很少有人常住,最终还不得不废弃。假如土地是私有的,农民本可以一开始就在镇上或者在镇的附近买地盖房。且不说这房子多少具有投资品的性质,就算完全是消费品,也因不会被废弃而是真正的财富。
虽然并非土地私有的国家都能成为发达国家,但是的确还没有土地非私有而成为发达国家的。未来有没有例外?可能有,但是概率统计学告诉我们,要把小概率事件当作不可能事件来看待。含义于是十分清楚:假如中国不尽快土地私有,那么将不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试问:你能指望上亿人一边创造财富,一边又消灭财富的国家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