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9 10:40:32
不上班,只上网,一天三顿父母伺候;投资失败,逼着父母卖房;霸占父母财产,逼着老人出去租房……老人权益受侵害,不少是因为遭遇了“啃老”。北京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发现,许多老人权益受损害是因为子女、儿媳“啃老”。
蔡女士的儿子33岁,辞职在家,什么也不干,就喜欢上网、打游戏。已经退休的蔡女士每天围着33岁的儿子,都忙不过来,更不能出远门。蔡女士本人喜欢摄影,偶尔出去拍照片,需要把饭菜给儿子提前做好,还要装在密封盒里,再一一标上内容、食用时间等,一顿都不能落下。
不但“啃老”,儿子还禁止母亲再婚,母亲穿漂亮衣服出门相亲,他都会激烈反对。
无奈的蔡女士只好接受现状。心理咨询师表示,这种情况需要慢慢帮助老人调整心理,要从心底愿意积极改变这种受损害的状态。“母子俩人都需要接受心理咨询。”
除了吃喝父母的“软啃老”,这几年还新出现了透支、强取、骗取父母财产等“硬啃老”。
有一位男士辞职后,想着投资做点“大买卖”,苦于无资金,偷偷将父母房子抵押给了银行。“大买卖”失败,父母如今只能租住他处。还有一位儿子想投资各种理财产品和项目,手头没有钱,倒先埋怨父母没本事,然后拿走了老人省吃俭用的全部积蓄。
“先埋怨,占了‘理儿’以后再开口要钱,是不少不孝子女‘啃老’的常用手段。”北京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李晓童说:“老人心里过意不去,往往将口袋掏个底儿掉,都给孩子了。”
一位外地儿媳妇,生生将公公和婆婆逼出自己房子,到外面租房子。老人原本为儿子着想,在楼道的对门给儿子买了婚房。但婚后不久,儿媳妇就以自己父母要来京照顾为理由,要求老人搬到位于较偏僻地段的另一套房子里住。遭到拒绝后,儿媳妇采取打闹、吵架等方式,逼走了两位老人。“老人越想越气,只好去法院申请保护。”李晓童说,“更多老人选择了忍气吞声,但精神会非常抑郁。”
据了解,老年人权益受损害时,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维权机构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老人认为应该对子女“奉献”“疼爱”,往往使外部力量很难介入调解。
目前,北京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已经编辑出版专门手册《建设法治社会,维护老年人权益案例分析读本》,其中专门选取了几例“啃老”侵权的典型案例。
“除了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外,也可通过案例,帮老人了解如何减少被侵权的几率。”李晓童说,“长远来看,未来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介入,参与维护老年人权益。”(记者 童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