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电商

如何卖得多卖上价 农产品上网热卖之后的烦恼探究

2016-07-29 13:18:29       来源: 辽宁日报

  提要

  自家地里产的农产品上网,乡亲们看重的不仅是卖出去,而且要卖得多卖上价。

  没有快递代理,运输成本高。没有好品牌,知名度不高,买家找不到你。东西“扎堆”,同质化竞争来了。

  如何卖得多卖上价,要做的事情很多。从哪里下手?

  今天,我们关注农产品上网后的难题。

  引子

  “互联网上用百度,产品送进千万户”“打工东奔西跑,不如创业淘宝”“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电商下乡刷墙之后,辽宁省农民开始接招了。

  在一款专门撮合农民和买家进行交易的手机应用“一亩田”上,记者看到——

  锦州凌海市的农民康盛盈这样推销自家的西瓜,“瓜一定是好瓜,不怕你不买,就怕你买不到。”

  来自沈阳新民市的郑石头把几个切开的西瓜摆在一片碧绿的瓜地里,拍出的照片让人看着都甜。

  铁岭市西丰县德兴镇的朱凤义在网店里发出邀请:123苹果7月下旬上市,欢迎广大批发商前来购买,农家饭菜、农家院,管吃管住!

  随着上网条件的改善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把自家农产品“搬”到网上。

  上周,记者针对这些专门销售自家农产品,或代销本村农产品的农民网商进行调查,听他们讲述网上卖出瓜果梨桃的新奇,了解农产品上网后的种种难题。

  好水果上网为啥没卖出好价钱 瓦房店闫店乡农民吕云升希望把农户组织起来打品牌

  一周前,大连瓦房店市闫店乡的村民吕云升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某电商平台东北大区的经理,希望吕云升能长期供货。

  闫店乡盛产水果,油桃、黄桃、苹果的品质都不错,但经常遇到滞销问题。去年夏天,黄桃不太好卖,吕云升便把自家的黄桃拍成照片发到网上,结果江苏的一家罐头生产企业很快就找到了他,看看照片,打个电话就订了50吨的黄桃。由于自家没有那么多,吕云升把周边多家农户的黄桃都给装走了。卖了自家的黄桃,还挣了5000元的代办费,这个订单给了吕云升太多的启示。

  大连是知名黄桃产区,每年8月,各地的罐头生产企业都会到大连采购,但是很多人都直接奔向名气大、货源足的金州区。同样卖黄桃,闫店乡的产品不差,价格也便宜,但是因为罐头生产企业了解不多,很少来收购。吕云升看到了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商机后,就在互联网上“大声吆喝”。卖完黄桃,再卖苹果,卖完自家的,再卖周围农户家的,一个冬天他就卖了近300吨苹果。

  如今,39岁的吕云升已经成为闫店乡知名的水果经纪人,农户想卖水果找他,企业前来收水果找他,而他也乐于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息,寻找可能合作的买家。他在“一亩田”实名注册的店铺,浏览量达到4700多,近一个月就有170人与他联系。

  不过,这个知名卖家虽然在网上做得风生水起,但在现实的操作中也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物流太麻烦了,快递公司在我们这儿还没有设代理点,每一次出货,我都要联系快递公司,请他们派车来装货。”

  对快递的事,吕云升很着急,他特别希望能有几家快递公司在当地设代理点,通过竞争降低点物流费用,这样他还可以接一些小额的订单。

  吕云升另外一个感受就是没有打出品牌,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在品牌意识上,差距太大了,我们的水果质量没问题,但是名气不行,同样的东西价钱差太多了。曾经有山东的客商专门到我们这收购红富士苹果,运回去贴上烟台富士的标签,价格马上涨一元。”吕云升特别希望能有人把闫店乡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标准化种植,打出自己的品牌,让好水果卖出好价钱。

  上网后同质化竞争也来了 西丰德兴镇朱家父女APP平台卖苹果遭遇价格战

  记者在手机应用“一亩田”上给几位活跃的本地卖家留言,答复最快的就是朱彩云,她要记者联系她的父亲朱凤义。

  这是一对父女档的组合,上过大学的女儿小朱负责网上推广,父亲老朱则在西丰县德兴镇的家中组织货源。去年,两个人小试牛刀,前前后后共卖出150吨苹果。今年,朱彩云提早介入,没等苹果下来就开始在网上预售,“本村每到七八月份有数万吨的123苹果等待销售,欢迎您来购买!”

  相比于其他卖家,朱家父女网上卖苹果的困难更大一些,不仅没有物流支持,甚至连包装箱都没法给客户准备,朱彩云在产品介绍中专门标出“购买者需自行携带运输车和包装箱”。

  老朱说:“西丰到处是原生态的东西,吸口空气都比城里的新鲜。这里昼夜温差大,看着一样的苹果,就比别人的好吃,来到这儿看货的,没有空车走的。”

  苹果质量没问题,网上推广做得也很有力,但是上网之后父女俩还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在紧邻西丰的开原市也有人在同一平台推销同样品种的苹果,每公斤要价便宜2角钱。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当你借助网络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后,不等你完善物流、售后等服务,同质化竞争已经开始,甚至在APP平台上挑起了价格战。

  农产品上网只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更多的人知道你有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跟你联系,但是上网之后就要面对新的挑战。这时候,搞活动、做品牌、讲故事等网络销售的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

  没有冷库贮存缺销售技巧 凤城卖黄姑娘的农民林天宝盼望得到专业支持

  丹东凤城市农民林天宝也遇到了同质化竞争难题,而且挑战的层级更高。林天宝说,这个季节村里的主要产品是黄姑娘,由于没有冷库等贮存设备,采摘下来后只有20天的销售时间,地头收购商抓住农民急于出售的心理拼命压价,农民把黄姑娘卖给他们几乎就是赔钱。

  林天宝希望能借助网络打开另一个出口,结果上网之后又要与数量众多的黑龙江卖家竞争,规模没人家大,名气也没人家大。

  面对农产品上网之后怎么办的考题,29岁的林天宝在两个方面积极作答。一方面是以信誉第一、真诚服务的理念做网店,确保优质货源、合理的价格,他在“一亩田”上的实名店铺目前获得了14个评价,全部是好评。另一方面就是加强推广能力,拍视频、讲故事,他的店铺里就有一段介绍黄姑娘的文字,种在大山深处、早上8点前完成采摘、在阴凉通风的房间里风干表皮,配上当地农民小心翼翼地采收视频,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心动。

  林天宝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效果,偶尔就会收到一些网络订单,但当地黄姑娘“价低卖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对于这种农产品上网后的激烈竞争,林天宝希望能得到专业支持。在硬件上,有关方面最好能扶持农民建一些冷库,这样在价格上就不会受地头收购商的控制,要不农民辛苦了大半年,钱却眼睁睁地都被中间商挣走了。在网络销售技巧上,林天宝希望能得到一些专业培训,最好能讲一些实用的案例,农产品虽然挂在网上了,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怎么才能让想买的人注意到,这里面的学问太大了。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