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电商

阿里、京东下乡“放贷”

2015-12-14 09:43:55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记者 张玥

  

  电商公司们正在努力开掘农村市场。图为河北省清河县柳林村里的双十一标语,旁边的新拖拉机,就是村里农民用阿里贷款买的。 (南方周末记者 张玥/图)

  标签

  阿里

  京东

  农户

  贷款

  辽阔而荒芜的农村信贷市场上,同时来了两家电商巨头:阿里和京东。他们的算盘都是三部曲:让农民网购,上网卖农产品,给农户贷款。不过,在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发放方式等细节上,阿里和京东选择了不同的路径。

  “不敢想。”在被问及是否曾去银行贷过款时,董立方腼腆地笑着说。

  她是河北省清河县柳林村的一位农户,50岁,一个人拉扯儿女长大。她不大会说普通话,就只这句反复念叨了几次。

  “就算是敢想,银行没有认识的人,自己也不懂,没用。”身边的女儿帮她补了一句。

  阿里集团旗下网商银行农村金融负责人可桢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在农村很多地方,贷款就得求人,农民们看到几百平米大楼、柜台高高的银行,都不敢进去借钱。她从事农村金融业务十年,去过一百多个县。

  2015年11月9日,网商银行推出农村信贷产品“旺农贷”,为村里的养殖业者提供无抵押、纯信用的小额贷款。不到两个月前,9月18日,京东金融推出了“京农贷”,同样针对农民,无抵押,低利息。

  几乎同时,两家国内电商巨头一起进入了农村信贷市场。

  荒芜的农村信贷市场

  国家统计局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7亿,其中乡村常住人口6.19亿,占总人口的45%。

  然而,网商银行副行长赵卫星也列出一组数据:农户贷款占比在全国信贷占比中只有6.4%;城镇和农村每万人拥有金融服务的人员的数量是329∶1,也就是说,在城镇生活的每万人拥有329名金融服务人员,而农村每万人只分到1名。

  在农村做信贷,往往要面临一连串难题——成本高、利润薄、坏账多、信用体系难以构建。农村金融,虽然情怀感人,却始终是块难耕之地。

  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华说,在1990年代末有一段时间,商业银行都从农村撤退,就是因为当时银行股份制改造,需要讲利润、求效率,就从收益性不好的农村撤出了,让农信社等经营机构扮演这一功能。

  可桢说,90年代的农信社,一开始是撒钱给农户,比如每户五万,它不是按需求申请的,农户拿到钱以为是送的。而后看到第一家不还也没事,第二家也就不还了……当时的坏账率一度到了20%。这样就使得农村贷款更加难做。

  11月初,在河北柳林村,南方周末记者所见的三位农户中,只有一位曾经向银行贷过款,其他人最多问亲友借点,至于去银行都说没想过。他们去银行基本是为了存取款,那也要到三里地外的镇里农业银行,人多、排号,一等就是一早上。

  37岁的李洪中是唯一曾向银行贷过款的人。他家条件不错,大门厅里有四五台羊毛分梳机隆隆转着。他贷款主要是为了收购玉米。

  六七年前,农业银行搞“三户联保”,他找两位熟人担保办下来过贷款:等了一个月,贷到2万块,但也只有一年。“为什么没有接着贷?”“他们只搞了一年,就不搞了。”他说,原因也并不清楚。

  官方机构在这里失灵,民间机构介入也面临困难。

  贷帮网创始人尹飞,2007年从一大型银行高管任上辞职,创业做农村信贷。在江西的井冈山区和湖北的大别山区开始业务尝试时,他从自己掏钱贷给农户开始做起。后来在风险审核上,也只能用笨办法,比如找人去卖面的农户家数一天卖出多少碗面,从而来推其真实的经济情况。然而即便如此,2009年至今,他的项目始终不受重视、不被看好,拉不到大笔投资。

  在他长沙的公司里,有一间最大的会议室叫“格莱珉”。格莱珉银行的乡村小额贷款服务开创了最成功的“穷人银行”模式,其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奖。第二年,尹飞开始创业。

  同样,尤努斯拿奖,也对当时正在上大学的上海女生可桢产生了影响。

  大学期间,她曾分别去过江西农村和瑞士乡村考察,农户家里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的反差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毕业后,她去了淡马锡做农村小额贷款的工作,也曾去过印度取经。如今,她从位于北京金融街的办公室里搬了出来,一步步往更多的农村走。

  网商银行副行长赵卫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找农村金融的负责人花的时间最久,“有能力,有激情,又有主观意愿的人确实很少,很难找。”

  电商“闭环”战略

  电商下乡会带来改变吗?南方周末记者了解,阿里和京东有一个战略设想是一致的:打造生态闭环,让农户在这个平台上买、卖、管理资金。

  今年3月,京东提出农村电商“3F战略”,即工业品进农村战略,生鲜电商战略和农村金融战略。

  阿里系也是如此:让农户学会网购、再开网店,同时用到蚂蚁金服的金融服务。

  可桢解释,农资农具下行是第一步,今天可以把尿素化肥、拖拉机卖到农村;接下来要做农产品的上行,要想怎么把产品卖出去。通过上行和下行的数据,可以做交叉研究,从而完成农户信贷资质的勾勒。“通过你买多少东西,就能判断种多少田,卖出多少,就能判断有多少收入。这个是最客观和无法造假的,是我们相信未来农村金融做得好的基础。”

  目前,旺农贷在17个省大约60个县铺开,首要的发展对象是淘宝村,目前占到整个淘宝村的10%。

  河北有25个淘宝村,清河县有8个,柳林村是其中之一。清河县被称为“中国羊绒之都”,羊绒分梳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这里有电商6万人,交易额位列华北地区第一。

  11月初,柳林村的农村淘宝服务站门口,已经贴上了手写的“双十一”广告,红纸黑字:“好货提前抢,手慢被抢光”。

  杨德超夫妇是老板和老板娘,房子也是他们自家的。平时,他们的小店是村里人每天聚会的地方。

  他们说,这个地方,类似于“淘宝小卖部”,农户们可以来这里挑东西、下单,然后再来取件。小卖部进门左边的墙上,挂着一个大的液晶屏幕,跟电脑连着,可以让农户们在上面选货,老板娘下单。寄到村里的快件也都集中在这里,先由老板垫付货款,村民们拆封验货后,再给钱。

  “他们想买什么,可以在网上帮他们找,大屏幕这儿自己挑,挑完了以后过几天就来取货了。”老板娘笑着说,“他们天天来,不用通知。”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农妇董立方恰好来服务站的网上签贷款合同,她穿着一件大红色的羽绒马甲,就是前两天老板娘帮忙买的,39元。

  服务站6月开业,第一个月交易量四万多,到了10月已经有十几万了。

  老板娘介绍,好货传播特别快,她买了一双拖鞋,大家看着好,都来买,农村人就喜欢用好的,不讲究要跟别人不一样,“现在全村十几人,穿着一模一样的拖鞋满街走,红色的。”

  在她的手写购物本上,一户一页,有买布鞋、运动鞋、拖鞋的,也有油茶面、灯泡、地漏,还有BB霜。这些东西以前要等到镇上赶集或者去县里大超市才能买。在所有业务中,最受欢迎的是手机充话费,原来要去小卖部买电话卡,现在都来服务站,让杨德超夫妇支付宝付费。

  不只是买,他们也学着“卖”。杨德超已经开始筹备网店了,打算赶上“双十二”。这里从前的羊绒多半被国际上的加工商买走,现在他们想自己加工成被子,在网上卖。

  眼下,杨德超夫妇又添了新任务:推荐贷款人。目前柳林村已经贷款给30多户人,每户5万-10万,共130多万。

  阿里用数据为每个农户“画像”

  网商银行“旺农贷”的农户资质审核分为两部分:数据储备与人工分析。线下人工的部分由杨德超这样的村淘合伙人完成,他们完成第一道手的推荐,然后进入数据库审核。

  “大家伙儿住在一起,都比较了解,谁爱不爱玩(赌博)、家里有几口人、多少地、啥情况,不用去打听都知道,特别简单”,他说。他选出一些有信用的人,也会征求村主任意见,然后把名单报给网商银行。

  这些贷款,无抵押无担保。利率月息1分,分为6个月、12个月或24个月期限,每月还息,最后还本金。资金都从支付宝走。

  今年46岁的马玉明,就从这儿贷款买了台拖拉机。有两个亲戚介绍说这边能贷款,利息不高,他来服务站一问,拿着户口本和身份证,手机上传,后台就审核了。不到一周就拿到了7万多贷款,现在每月还利息773元。

  杨德超说,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100%都会用智能手机和App了,“有的玩不溜的,来村淘站,我用支付宝帮他转账,他把现金给我。”

  除了身份证和户口本以外,他会争取要更多的资料,比如车辆、土地、房子的证件,他也会去家里拍照,这些可以成为增信凭据。

  杨德超原来是在邢台市边上的一个县开商店的,因为父母年纪大了,想回老家照顾。他在朋友圈看到农村淘宝招合伙人,就登录网址,报了名。接着笔试、面试,最终通过。他说,当时竞争还挺激烈,清河县应聘者几百人,招了十几个。他做合伙人的年收入大概五六万,不如原来做小买卖多,但好在离家近。

  目前,类似于杨德超这样的村淘合伙人有6000多人。网商银行的目标是达到10万合伙人,3年内鼓励20万青年回乡创业。

  资质审核更重要的部分在于数据筛查。在选择地区的时候,网商银行就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虚假交易和违约情况进行数据追踪,然后判断来看要不要开通当地的网贷业务。

  “甚至可以说,违约率,在还没有开始做这个业务的时候,已经在模型中给出了。”网商银行副行长赵卫星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说。

  例如清河地区在过去两三年中做羊绒的所有商家的经营情况,在阿里巴巴电商平台都有买卖和物流信息,除此之外,还有公开可查的工商信息和部分政府愿意给出的税收信息、水电煤信息。它们都可以构建数据模型,进行计算。

  在农户申请之前,它们就已经完成了对每个人的刻画,预先放在那里,需要时可立即调用。这个基于云技术的核心系统是动态的,只要个体行为改变,授信模型就会改变。“数据越丰富,会让你的画像越来越精准”,赵卫星说。

  目前,旺农贷覆盖了60多个地区,已贷款给5万农户,投放量10亿左右。

  作为全国首批民营银行,网商银行的特点是无现金、无存款,贷款资金都是从其他合作金融机构那里来。

  赵卫星介绍,目前他们农村贷款的资金来源有三种:资产证券化,是机构投资者购买的;银行间的资金拆借,有全国统一的固定回报;也有银行直接参与投放的。

  京东联手大型农企和经销商

  随着在农村网络的铺设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公司撬动这块古老土地的可能性前所未有地高。京东农村金融负责人洪洁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说,这是发展农村金融的“窗口期”,据她观察,目前农村会使用智能手机和APP的人达到至少1/3。

  9月推出京东推出的农村信贷产品“京东贷”,选取山东和四川两地试点,推出两种不同模式的产品——与大型农企合作的“先锋京农贷”和贷款给单个经销商的“仁寿京农贷”。

  “先锋贷”是指京东金融与杜邦先锋及其经销商合作、给种植农户的贷款。覆盖山东10多个重点区县,贷款申请金额最高为20万-30万。

  洪洁说,选择杜邦先锋因为它是全球玉米行业的领军者,在中国经营十余年,数据资料最好,可以跟信贷产品的风控打通,再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分析,确定农户信贷资质。

  申请者须是杜邦先锋的种植户,线上申请,最快可以当天批复。利率水平基本与银行和信用社一致。

  与网商银行的模式不同,京东这一模式接入了第三方桥梁:他们不是给农户现金放款,而是将资金给到杜邦先锋的线下经销商,由他们给农民购置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就是经销商带着农户花钱”,洪洁说。贷款期满,再由农户还钱。

  经销商资质由京东和杜邦先锋一起审核,目前杜邦在国内有400家经销商,选择的标准是有过长期合作关系,销量和盈利都到一定规模的。

  在有经销商介入的模式中,坏账风险由经销商与京东共同承担。

  在四川,实验的是另一种模式:单个订单融资。第一家合作企业是四川省仁寿县福仁缘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它是京东平台的供应商之一,在网上卖枇杷。

  该公司董事长李志高介绍,去年12月到今年5月,李志高跟洪洁聊,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农村贷款模式:

  在种植前期,与农户签协议,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未来果实;这笔收购费用从京东金融贷款,收果时种植户只要将枇杷送到公司即可,枇杷在京东商城销售,最终再把货款还给京东金融。提前预支货款,这笔钱的流动可以让农民、企业和京东都取得预期利益。

  洪洁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种“订单式的融资”以后还会继续做下去。这家公司代表了背后的一群企业:京东的所有供应商、入股企业,及入股企业背后的农产品加工商和供应商,在他们后面,就是大批的农户。

  除了贷款方式不同,阿里与京东的又一个差别在于资金来源:

  旺农贷的资金来自网商银行的银行间拆借和投资;京农贷的资金来自京东全资入股的小贷公司。

  然而小贷公司普遍以高息为特点,京农贷承诺低息,对于如何弥平不平衡的成本,洪洁说,“因为是京东全资控股的小贷公司,产品由我们设计而定,京农贷也不是追求最便宜,而是追求有行业竞争力的利率。”

  她说目前京东金融下面有两家小贷公司,其中一家重庆的小贷公司正在筹备,将专门做农村金融贷款。

  洪洁认为,铺设农村金融,京东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渠道的建设能力。它有自营的仓配体系,在没做农村金融的时候,京东的配送员就已经触及了村级。全国范围内配送站已有四千多个。

  如今,不到半年,截至11月2日,乡村推广员数量达13万。

  之所以能发展迅速,洪洁说要依赖强大的配送网络,各地的配送员每天要送货到村,顺便可以帮忙找当地的推广员。

  与村淘合伙人不同,京东的推广员主要负责营销推广和贷后服务,不做农户的资质审核和推荐。

  他们是合同制的兼职工作,按照代理商城上的商品提成佣金。12月起,他们开启了“寻找最牛乡村理财达人”活动,也由推广员试点授信,在农村推广京东白条、小额信贷、金融理财等产品。

  说到农村市场的电商竞争,洪洁说,“大家都是想把这个市场做好,现在更多的是共同教育、引导市场,把这块市场做大,还远不到分蛋糕的时候。”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