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09:22:16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孙中华
谈谈农村调查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农业部总农艺师 孙中华
谈起农村调查研究,凡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均不陌生,但这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这一话题谈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农村调查研究的特殊意义
农村工作的对象是农业、农村、农民,做好农村工作必须了解“三农”,通过深入实际、深入农村、深入农民调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以综合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找到事物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或作出正确的工作决策。这是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尤其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干部不可不重视、不可不具备、不可不精通的本领。
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重要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谈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三农”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复杂性,以及目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必须更加重视调查研究。“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任务艰巨,需要研究解决的难题很多。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特殊经济活动,人多地少水缺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解决“三农”问题一定要吃透这种特殊性。我国农村地域性差异大,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做好“三农”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乡村治理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民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深入调查研究,我们的工作就很难适应这些变化。总之,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农村调查研究,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三农”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工作决策的正确制定,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履行好服务“三农”的职责。
当前绝大多数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对农村调查研究是重视的,具备甚至精通农村调研本领,但也应看到,在一些干部中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的问题还是存在的。比如,有的强调工作忙,走不出“文山会海”,很少下农村调研;有的认为现在交通、通讯发达,坐在办公室听听汇报、看看材料、上上网站就能得到大量的信息,不需要再到农民群众中调研了;有的虽然也下去调研,但往往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只看“盆景式”典型,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和问题;现在公务员队伍中有不少是离开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对农村农民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连农村调研的基本知识、方法都不掌握。凡此种种,严重影响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妨碍党的“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不利于干部的锻炼成长。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调查研究的指示精神,推动农业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二、熟悉掌握农村调查的主要方法
农村调查方法在整个农村调查研究活动中居关键地位。基于一定调研目的,采取什么方式和手段收集第一手资料,把所要研究的农村客观实际了解清楚,事关整个调研活动的成效。开展农村调查的方法很多,从调查对象所涉及范围来分类,通常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等;从收集资料的具体方式上分类,又可分为统计报表法、座谈会法、个别访谈法和观察法等。每一种方法都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调研目的、条件和要求。
全面调查是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无一遗漏的调查,是最全面和最准确的一类调查,主要适用于掌握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实际的总体状况。全国统一组织开展的农业普查即为此种调查类型。其不足是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高,时间周期相对长。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从全部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结论推及总体状况的调查方式。与全面调查相比,抽样调查既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时效性强,又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总体状况,代表性也较强,在农村调查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农村住户家庭收支状况统计就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应用抽样调查需要严格遵守抽样程序,否则会影响推断总体的准确性。
典型调查是选择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调查,其特点是运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道理,通过深入解剖“麻雀”,以少量典型来概括或反映全局,发现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深入下去,能够对所选择的特定对象进行具体、深入了解,又可以节省时间、人力,但推断总体时其代表性可能出现偏差。目前各级农业部门下基层搞调研,包括近年来农业部组织机关干部开展的“百乡万户”调查和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联系点调查,大多采取这种方法。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共同领导,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承担实施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系统,大体也属于此种调查类型。自1986年正式建立以来,该调查系统对全国不同类型的360个行政村连续进行了近30年的观察和研究,为中央有关部门了解农村基层情况、研究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发挥了独特的决策咨询作用。
个案调查也是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细致调查,与典型调查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不同的是,个案调查重在描述和解释个体的行为,而不试图以少量单位来概括或反映总体的状况。
就收集资料的具体方式而言,上述四种调查方法中的前两项即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一般采用统计报表法、问卷法;而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则以座谈会法、个别访谈法、观察法为主,统计报表法、问卷法辅之。统计报表调查是一种统计调查,主要以统计表形式来反映调查对象或事物现象的数量特征,为作规模、速度、结构等统计分析服务。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以问卷形式了解被调查人对某社会问题的认知程度或态度,将能够说明社会问题的概念转化为可测量的变量,为作类型、程度、原因等定量分析服务。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访谈是农村调研的传统做法,应用最为广泛,座谈会比个别访谈信息量大、省时,但不如个别访谈具体、深入,通常需要结合起来并用。观察调查即通常说的蹲点调查,同被调查人生活在一起,作为他们中的一员去细致观察他们,对客观实际作深度了解。
三、全面把握农村调查研究的重要环节
农村调研活动大致包括制定调研方案、实地调查、整理分析材料、撰写调研报告等环节。只有把每个调研环节的工作做到位,整个调研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科学制定调研方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缜密筹划整个调研活动,是做好农村调查研究的重要基础。要明确调研目的,是经验总结型调研、热点问题型调研还是政策执行型、决策服务型调研,要了然于胸。围绕调研目的,科学确定调查对象和方法。在确定调查对象时,要注重典型性与代表性相统一,避免“调演”、“约研”。在确定调查方法时,要注重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走访与座谈相结合。还要细化调查内容,设计好统计表、问卷、访谈提纲等。磨刀不误砍柴工,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调研方案,意味着整个调研活动成功了一半。
深入开展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按照调研方案的设计要求,向调查对象获取第一手材料和实感的过程。开展实地调查一定要在深入上下功夫,眼睛向下,摸清实情。在调查过程中,听取汇报、收集现成材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与基层干部、农民群众交心,使他们说实话、道实情。这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还是一个感情问题。只有我们带着感情下去,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交真心、动真情,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他们才愿意说出实话,道出实情。近年来农业部机关处以上干部都确定了各自的基层联系点,每年都到点上开展调研活动,增进了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感情,收到很好效果。这不失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一种好方式。
科学整理分析调查材料。这是一个消化材料、分析判断的研究过程。“三分调查,七分研究”。研究是调查的继续和升华,要舍得花费心思来深化研究,避免囫囵吞枣、不得要领。要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获取的材料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全面的整理分析和深入的理性思考,着力在把握事物本质、寻求事物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性上下功夫,得到符合实际的判断和观点。这些判断和观点要持之有据、论之有理,否则就要重新检验调查材料甚至做补充调查。
精心撰写调研报告。这是将整理分析的客观材料和理性思考的判断及观点加工成文的过程,是整个调研成果的集中体现。在写法上无论是按“现状、问题、对策建议”三段式来写,还是按问题分述式来写,都要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建议。要在改进文风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把握主题、突出重点,不跑题、不面面俱到;努力做到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讲究逻辑性;努力做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防止空洞无物;努力做到观点鲜明、表达准确、生动形象;努力做到言简意赅,防止冗长乏味、言不及义。
开展农村调查研究,是“三农”工作者必需的基本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概括起来说,就是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把握能力,要有解放思想和敢于创新的意识,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眼睛向下、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功底。只要坚持不懈努力,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作为一种追求,做到秉要执本、常勤精进,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农村调查研究水平,做一名优秀的“三农”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