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农业部司局长 专栏

刘明国:新常态下稳增长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作用

2015-10-22 09:47:01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刘明国

  新常态下稳增长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作用

  刘明国

  201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全口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3万亿元,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细细分析,农产品加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七个大的方面。

  一是拉动投资增长。2012年以来,尽管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但农产品加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且不同程度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其中,2012、2013、2014年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9万亿元、2.82万亿元和3.27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5%、23.2%和16%,增速分别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个、3.9个和0.7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个、5.4个和3.5个百分点。

  二是促进经济增长。新世纪以来截至2012年,即使在各行业普遍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也一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年均增速超过20%。这一高速增长在近两年逐步出现回落,其中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13.4%和7.4%,呈现出明显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态势,但一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农产品加工行业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如蛋品加工、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速冻食品制造、米面制品制造这4个行业在2014年实现了高于20%的增速;乳制品制造、豆制品制造、中药加工与制造、精制茶加工、蔬果加工等行业在2014年也保持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

  三是支撑工业和税收增长。近十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在工业中的份额基本稳定在16%左右,其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基本稳定在10%左右。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上升到18.9万亿元,税收贡献增加为1.2万亿元,与2005年总产值4.2万亿元、税收3160亿元相比,年均分别增长了18.2%和16.0%。

  四是满足消费需求增长。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14年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成品糖、乳制品、方便面等分别达到了13043万吨、14116万吨、6534万吨、1660万吨、2652万吨和1026万吨,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5.2倍、5.6倍、6.8倍、1.4倍、34倍和6.2倍,有力满足了人们对加工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五是保障就业增长。据统计分析,2012年以来全国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年从业人数保持在2500万人以上(90%左右为专兼职的农民),近十年年均增加了4.4%,比同期全国城镇就业人数增速高0.7个百分点,比制造业高0.3个百分点。我国制造业每亿元产值吸纳从业人员约57人,农产品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社会就业能力更强。其中,根据问卷调查,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农产品加工业不包括临时用工,平均每亿元产值吸纳劳动力分别为87、107和128人,三个省平均每亿元收入吸纳固定从业人员为91人,明显高于制造业。鲁苏浙三省现代化加工企业较多,其他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亿元产值单位用工数量应该更多。

  六是减轻政策性收储压力、理顺市场关系。据了解,近年来,国家每年在粮食等农产品收储上,所支付的保管费和收购及库存占款利息就高达700亿元以上。而加工业每年消耗的原料粮是国家粮食政策性收储数量的2倍以上,可见其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农产品的销售压力,而且为国家财政节约了大量收储费用。同时,企业大量的自由购销,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政策收储而扭曲的农产品市场及价格问题。

  七是带动第一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我国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之比已由2010年的1.7:1提高到2014年的2.1:1。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科技、资本等现代要素和管理方式进入农产品原料生产环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经营组织方式;另一方面,带动农产品原料消费,支撑农产品价格,保护和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积极性。据测算,近五年农产品加工业年均仅消耗的稻谷、小麦和大豆等粮食原料数量就超过了3亿吨。

  事实表明,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任务应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面总体稳固向好,但增长下滑的趋势也值得高度警惕,行业管理和政策扶持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亟待引起更大的重视。下一步应在全局和战略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在强化薄弱环节、做大新兴产业、培育增长点上深化研究、精准施策,努力为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体制政策和社会环境。

                                                                                                                   (作者系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w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