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形胜、人文炽盛,用来形容杭州,再贴切不过,用于苏州,怕也无妨。苏杭齐名已久,在今年的9月之初,则是格外夺目。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苏州举办的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则在农业领域极具全局性、前瞻性。一个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并开始引领潮流;一场至今未休的互联网革命正深入中国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农业。一个自内而外,一个由表及里,折射出的,恰是一个站在新的起点,继续改革、快速现代化的中国。
国家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为邦本,农业现代化必然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农业,厚植于土,承恩于天,浑身上下,每个细胞,与生俱来都浸润着大自然的芬芳。无论古今,不分中外,农业都成为人们追慕自然与美的载体,处处可见山水与人文的印记。农业还将,也必将成为人类与自然交流、融合的天然桥梁。但也正因如此,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极大,需要从外部导入现代要素。无须讳言,农业现代化已是我们国家现代化中的“慢变量”,也已成为突出的“短板”。
我国现代农业亟待再出发。“互联网+”现代农业大会的举办,恰逢其时。共襄盛会,不为讴歌今日新的起点,而在着眼于新的发展,开创新的征程。
在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的今天,互联网的技术与思维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会上强调,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有效途径。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有关精神,把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制高点,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快速健康发展。
最为重要的或在于,创新、融合、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正深入“三农”的方方面面。
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过去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创新。今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仍然要靠改革创新。“互联网+”一定能再次释放出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极大潜力,带来的将是科学技术、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全面创新,也会进一步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利用互联网发展农业农村新经济前景广阔,也为新农民在农村创业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融合,为农业现代化开辟具体路径。历史发展到今天,农业的发展,光靠折腾行业内传统的资源和技术,难以有质的飞跃。只有在提高农业基础水平的同时,同经济科技各界形成联动,注重融合,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信息化与农业的全面深度融合,也必将促进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共享,为农业现代化指明前行方向。互联网经济因共享而成规模,因规模而降低成本并产生新的需求,说其本质在于共享亦不为过。而共享也正是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所向。农业现代化,不仅农业要强,还要农村美、农民富。让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果为农民所共享,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农民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缩小城乡发展鸿沟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可谓志同而道合。可以预见,农业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只是当务之急,远不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终点。
金秋九月,太湖之畔的姑苏古城,舒朗自然,温润的空气里还透着一股热劲。正是出发的大好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