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品牌

“传统媒体必死”,老人和大妈们答应么?

2015-09-02 16:38:27       作者:新华网

据媒体报道,大妈们在莫斯科红场跳广场舞

  最近我都在提倡一个观念: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不能再迷失于新媒体设置的那些泡沫议题中,去当网络的跟屁虫,要知道我们的读者对象是谁,不要再愚蠢地跟着网络一起“黑”老人和大妈了。老人和大妈其实是传统媒体最忠实的用户、最忠诚的读者,年轻人因为迷恋社交平台而在渐渐远离和抛弃传统媒体,很大程度上是退休的老人和买菜做饭的大妈们力挺着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不能没有“读者群意识”,不能一边靠老人大妈们撑着、一边跟着被年轻人主导的新媒体去“黑”老人和大妈。

  老人和大妈,还有大叔、中年男,等等,这些词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似乎都已经成了贬义词。搜索老人,多与“讹诈”联系在一起;提起大妈,都是负面的标签:广场舞扰民、无理取闹、泼辣、不顾形象、插队、抢购、炒房等等;一说到大叔、中年男,条件反射般想到的是“猥琐”。看微博微信,仿佛身边和街上到处都是随时准备倒地讹小伙子、小学生的老人;看网络新闻,仿佛大妈成了万恶之源,大妈总与坏新闻联系在一起。个案、缺点和年龄特征被肆意地调侃、恶搞、放大、编段子挤兑,“大妈”已成为段子手们表演才华和制造笑点的绝佳母题。

  已经无法具体考证老人和大妈的污名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一个可以确证的事实是,污名化老人和大妈之风主要盛行在网络和新媒体上。为什么这两个群体在网络上会被“黑”?当然,确实出现过老人讹诈小学生的新闻,一些大妈也确实有些问题,但哪个群体中没有一些坏人?哪个群体没有一些问题?可有哪个以年龄和性别为特征的群体在网络上被“黑”得如此惨和彻底?比如近日网上一条新闻:老人浴场专撞女子胸部 网友:为老不尊的老流氓――这种标题,又掀起了一波攻击老人群体的高潮。

  老人和大妈在网络上被污名化,主要不在于他们有问题,而在于他们在网络上的缺席,缺乏舆论话语权。缺席必然挨骂,这是一个基本的舆论规律,没有话语权,必然被“黑”、被喷、被污名,这是无可奈何的现实。有人这样总结网络上蛮不讲理的逻辑:警察和平民冲突,警察错;城管和小贩冲突,城管错;公务员……和谁冲突都错;大小官员,逢事必错;普通人冲突,有钱一方错;开车的冲突,开好车的错;俩无赖发生冲突,不会发微博的那个错。――尤其是最后一句,“俩无赖发生冲突,不会发微博的那个错”,将网络时代“缺席必然挨骂”的真理演绎得淋漓尽致。

  整天看到网络上各种新闻和段子“黑”老人和大妈,我们有没有看到过为老人和大妈们的辩护?很少有,这两个群体基本上是不上网的,至多只是在微信上关心儿女的动态,不会发微博,不会上网看新闻(也不相信网络,他们是传统媒体的忠实粉丝,过去养成的习惯使他们依赖报纸和电视获得信息,觉得“网上的不靠谱”),生理规律(视觉下降,盯着电脑和手机屏幕眼睛吃不消)使他们远离手机和网络。所以,网上再怎么“黑”他们,他们既看不到,也没有能力在网上去回击。所以,这场对老人和大妈们的污名化,完全是垄断着网络平台和新媒体话语霸权的年轻人对老人和大妈们一场缺席的肆意抹黑。

  网络和新媒体上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并没有权威的社会学统计,但从评论和留言可以看出,活跃在其中的主要是年轻群体:精力旺盛、熟练地掌握着网络交流技术和语言、迷恋新兴的社交工具、沉迷于虚拟世界之中、热衷于微博表达和通过网络获得信息。甚至还可以窄化一下,比较活跃的主要是45岁以下、15岁以上的男性(这种构成使网络话语带着浓厚的男性特征和视角,对女性极为不利,比如女司机就经常被“黑”)。这样的构成,决定了网络和新媒体对老人和大妈的态度。理解了这种背景,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只要发生一起“老人讹诈”事件,就会变成对一个群体的攻击,就会产生出对老人不利的“坏人变老,老人变坏”之类的议题,也会理解大妈这个群体在网上为何那么不招人待见。

  哪个群体中没有坏人?谁没有老的时候?哪个女人不会成为大妈?如此肆意地将放大极端个案,将老人和大妈污名化和妖魔化,见证着网络和新媒体的狭窄和局限。

  我呼吁传统媒体别愚蠢地跟风“黑”老人和大妈,绝非是站队,绝非仅仅因为老人和大妈是传统媒体的忠实客户而年轻人不是――而是因为网络和新媒体的问题,使其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需要传统媒体有自己的主见。传统媒体在很多方面需要向新媒体学习,新旧需要融合,但在内容生产和议题设置上,传统媒体要在自己的判断,要有内容生产的自信和议题设置的自主。

  常有传统媒体的同行说,一定要让自己生产的内容跟上今天的年轻人。创新和跟上年轻人当然不错,但不必刻意去迎合年轻人。因为你在内容上再迎合年轻人,他们都是不读报纸、不看电视、不听电台的,而都把网络当成信息渠道。你再迎合他,他都视而不见,这种迎合中反而失去了真正花钱买报纸的人。迎合年轻人的品味和习惯,把自己搞得花里胡哨,老黄瓜刷绿漆般地装嫩,本就是一种错误的传统媒体策略。

  意识到自己的读者是哪些人,买报纸看电视的是哪些人,就不会在内容、形式、议题上去刻意迎合所谓的年轻人了。当然,我不是说传统媒体不要创新了,不要做新媒体了――新媒体的读者是年轻人,自然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去适应和追赶他们,但在传统的介质上,不能失去老人、大妈和大叔,毕竟这些人是这个社会中很重要的一群,更是传统媒体最忠诚的粉丝。

  有人说,随着这一代习惯看报纸看电视的人的老去,传统媒体将会死去――这完全是刻舟求剑的僵化思维。看报纸看电视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依赖。现在依赖手机网络的年轻人,当老了的时候,过度透支的眼睛根本支撑不了那种整天盯着手机刷的习惯,想获得新闻信息,还是得回归传统。

  当然了,“传统媒体必死”这个议题,显然也是一群从不买报纸的年轻人嚷嚷的,你问问那些可爱的老人和大妈们,他们答不答应。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