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动态

冰鲜鸡消费大势所趋

2016-10-11 15:52:25       来源: 京郊日报    作者:刘文君

  近年来,接连发生的“速成鸡”“禽流感”“福喜肉”等负面事件,对中国家禽业影响巨大,而每每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均有农贸市场活禽接触史,更使传统活禽交易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为了避免家禽业重蹈乳业覆辙,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升级,转变消费观念,降低活禽消费比例,大力推广冰鲜鸡消费已是大势所趋。

  活禽交易模式 隐患重重

  对于禽肉消费,不少人一定都还有这样的记忆:从菜市场选好一只活鸡或活鸭,在市场内现场屠宰,或带回家自行宰杀,抑或在酒店餐馆用餐时,现宰现做……这些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传统禽肉消费方式,至今仍是活禽交易的基础。

  业内人士认为,吃现宰新鲜的禽肉虽然是国人传统的消费习惯,这些习惯目前一时难以改变,而且,目前活禽交易还有很大的市场,但取消活禽交易势在必行。由于活禽交易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交叉感染病毒,而且粪便、禽毛、禽血等使宰杀环境极不卫生,大量检测数据显示,活禽交易点“藏污纳垢”,存在大量病菌,卫生隐患极大,已成为疫病传播之源。

  近年来,每每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均有农贸市场与活禽的接触史。据统计,84%的人感染H7N9病例有活禽相关暴露史,其中活禽市场暴露史占77%,研究显示,吸入宰杀活禽时产生的含病毒气溶胶则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从疫病防控的角度讲,必须对其加强监管。如建立并严格执行定期休市制度、卫生消毒制度,强化对活禽市场的疫病风险监测;在疫病高发季节,采取关闭活禽交易市场等临时性措施……但这些都是权宜之计。

  全球都有家禽业,为何禽流感在中国这般严重?除了中国是候鸟迁徙路径之一,业内人士认为,落后的饲养方式和交易方式是“罪魁祸首”,粗放的露天饲养和私屠乱宰早就应该结束了。

  冰鲜鸡迎来 市场机遇

  近10年来的禽流感等禽类疫病传播轨迹表明,活禽市场是禽类疫病传播的高发区。而近年来国内家禽养殖业受损严重,则暴露了落后饲养方式和传统活禽交易模式的弊端。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疫病风险和食用安全隐患,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而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降低活禽消费比例,提高冷冻畜禽产品消费比例,大力推广冰鲜鸡消费已是大势所趋。

  业内人士介绍,冰鲜鸡是指对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屠宰后的鸡胴体进行冰水冷鲜、风冷,使鸡胴体温度在1小时内降为0℃至4℃,然后进行保鲜处理和包装,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至4℃范围内的鲜鸡肉。冰鲜鸡比活鸡更干净、卫生,口感也较好,未来将成为市场的主流消费方式。但目前,我国冷鲜禽类产品占比依然较小,消费者认知度有限。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冰鲜鸡消费大概只占黄羽肉鸡消费总量的4%-5%,占肉鸡消费总量的2%-2.5%,占市场整个禽肉消费总量的1.5%-2%,对于众多家庭来说,冰鲜鸡还是个新鲜事物。

  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活禽是不进入零售环节的,市场上的禽类产品,都是经过政府认定的屠宰场宰杀后,以冰鲜品的形式出售的,这样有助于控制禽流感及其他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传播和扩大的风险。

  重引导培育 逐步推广

  近年来,国内的肉类屠宰、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有比较成型的技术和安全的渠道作保障。据了解,目前50%的冰鲜禽肉用于出口,国内的冰鲜、冻品安全系数指标已达到了欧美标准,近年来尽管有禽流感影响,但冰鲜禽肉出口依然稳定,这说明国外消费者更科学、理性。因此,加强市场引导、培育,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是国内推广冰鲜鸡的关键。

  业内人士表示,有需求就有市场,目前活禽交易存在着巨大的需求,消费习惯的转变并不容易。除了传统消费观念难以改变外,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也是重要原因。据调查分析,在中国食品安全上升为社会危机的情况下,消费者骨子里对冰鲜、冻品的新鲜度、品质等存有不信任感。消费者整体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有限,消费心理也不太成熟理性。因此,消费习惯和传统很难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变。

  提高冰鲜产品的质量还要靠冷链,这对企业来说是一次倒逼升级、行业洗牌的机遇。而要发展、完善现有国内冷链物流建设,必须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并找到合适的赢利模式。

  同时,禽类体型小、数量大,很难像生猪一样实行追溯,这也是产品安全的瓶颈之一。事实上,普通鸡和优种鸡品种价位差别比较大,活鸡屠宰后上市一般很难鉴别,为谨防以次充好,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冰鲜、冻品的健康、安全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质量监控,进一步强化企业责任,做大做强做优品牌,让消费者能够充分认可,进而形成自觉消费。

  产业前景 发展广阔

  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冰鲜是未来市场的主流消费模式。我国人口众多,冰鲜产品有着不断增长的潜在需求,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求方便、图卫生。

  有资料显示,世界范围的鸡肉、猪肉产量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25%和39%,中国鸡肉和猪肉的占比分别是14%和64%。鸡肉是美国第一大肉类消费品,美国人均年消费鸡肉45公斤;而中国鸡肉年人均消费仅7公斤,虽然是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鸡肉之所以成为世界性的主要肉食,与其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热能和低胆固醇的营养保健价值和生产廉价不无关系。

  我国是家禽业生产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家禽业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养殖门槛低,经营管理理念落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趋复杂的疫病侵扰,家禽养殖业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成为高风险行业。因此,从长远来看,家禽养殖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尽快提升规模健康养殖水平,大力推动冰鲜销售,才能保障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为此,家禽行业必须着眼于未来,加强引导,培育消费,推动市场由活禽销售逐步向冰鲜销售为主的转变;积极推进家禽定点屠宰和禽产品集中运输及终端冷链配送制度,加快推进品牌冷鲜禽产品和熟肉制品取代活禽交易的进程;推广“集约生产,定点屠宰、冷鲜销售”的模式,以减少公众直接接触活禽的机会。

  提倡消费者养成科学安全的饮食习惯,尽量购买正规禽类屠宰加工企业生产的冰鲜产品。

  作为企业,除了加大投入,抓住机遇向冷鲜生产模式转变外,必须提升诚信和责任,向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冰鲜产品。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