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羊直接卖,不过千把块钱,现在做成真空包装的熟食,价格是原来的3倍。”浙江省桐乡市运北秸秆利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红飞很庆幸,在去年羊肉价格下跌的时候,能与食品厂合作搞羊肉深加工,使合作社扭亏为盈。让好产品“好吃”起来,只是合作社转型的第一步。今年,他们让养羊“好玩”起来,办起了湖羊“农家乐”。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像“运北”合作社一样,由传统种植养殖业开始涉足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二三产业,发掘新的增长点,分享农业增值收益。
天然地具有“接一连三”属性的农产品加工业,面对产业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按照改革创新增动能、转型升级提质效、落实政策促融合的思想,以农产品加工为引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产业功能,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瞄准“有效供给”,激活增长新动能
在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酱菜加工是支柱产业。但从2014年开始,由于市场饱和,很多厂倒闭,曾以“一天1000箱”销售业绩著称的佰利恒酱菜厂也陷入困境。“人工成本不断增高,市场销路持续下滑,如何让厂子活下去?”负责人赵文平烦恼不已。
受考验的不止寿光蔬菜深加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产品加工同样面临价格“天花板”与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遭遇资金、技术等要素瓶颈。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居民收入倍增、消费结构变化、消费档次升级,新需求不断涌现;技术装备升级,产业发展空间广阔。转型升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
这就意味着,农产品加工要实现有效供给:一方面,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对农产品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在提高品质上下功夫,更好地“卖出去”;一方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进行开发,将消费“引进来”,延长农业价值链。如此,使“留下来”的农民共享红利,还能吸引“走出去”的农民返乡创业创新。
“坚持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工作目标,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工作路径,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民创新创业三大任务为工作布局。”在2015年底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暨休闲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如此表示,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加工系统的工作定了基调。
三大工程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从供给端化解过剩产能,调整和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推动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发展休闲农业,要与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引导农民创业创新,要以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为主线。”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说。
为此,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加快发展产地初加工,推进精深加工,提升主食加工水平,推动综合利用;休闲农业提升工程,培育休闲农业品牌,发掘农业文化遗产,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程,落实和创设农民创业创新政策,培育带头人,搭建平台。
在促进加工业转型升级中,中央财政安排9亿元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新疆今年的项目实施区域扩大到全疆的83个县市,累计建成各类农产品初加工设施7609座,每年项目的收益可达40亿元。
各级政府千方百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河南提出加快选育推广优质专用粮食品种,引导技术水平低、亏损严重的粮食加工企业退出。湖北连续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形成了集群发展的格局。
加工企业纷纷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西王集团对玉米种皮、胚乳等分离加工后生产纤维饲料和淀粉糖等,提高综合利用率。光友薯业研发全薯营养粉丝、马铃薯早餐等系列食品,引领马铃薯主食消费。
在提升休闲农业中,农业部重点打造“3+1+X”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部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发布528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1502个精品点,吸引2亿游客到乡村休闲消费。
休闲农业起步较早的地方已经着手促进多元发展。四川推动休闲农业从单一经营主体“农家乐”向多元经营主体转变,例如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牛碾坪打造茶旅综合体,带动周边10多个家庭农场发展休闲茶庄、30多家农户兴办“农家乐”。
在服务农民创业创新中,农业部以完善一套政策、搭建一批平台、培育一批带头人、总结一批模式、构建一个服务体系为工作布局,部署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作。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力争到2020年让所有有意愿返乡创业人员都能参加一次培训。
各级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创业资助券、给予政策性贷款授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等方式,为创业者服务。浙江、黑龙江等地农业部门实施的“候鸟回归”计划、“春风行动”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实现平稳运行,开拓融合发展新境界
围绕市场需求,致力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功能的调整和转变,已经让先行者尝到了甜头。
寿光“佰利恒”酱菜厂在摸索中找准了消费需求:把酱菜产品搬上互联网,推向全国;研发低盐酱菜,专攻南方市场;配备检测设备,把控质量……企业利润逆势上扬,单月销售额正向100万元挺进。
桐乡“运北”合作社的湖羊“农家乐”带来了意外收获,“光‘五一’这3天,就接待了1500多人。”王红飞说,下一步打算利用市里推动庄园旅游的机遇,建设湖羊庄园,把湖羊经济做精。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全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良好,信心指数提升,呈现“生产成本平稳、产量总体增加、盈利能力提升”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5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据农业部监测,二季度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一季度提高6.1点,呈景气状态。
除了数量上的稳中有增,各部门联合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步子更稳更快。农业部正在编制《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十三五”发展规划》;配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实施农村产业融合“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配合财政部在12个省市开展农村产业融合试点;配合中国农业银行布置金融支持融合发展,推荐了448个产业融合项目和403个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安徽、河北等省也出台了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建立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下一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将继续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力争出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继续精心实施初加工补助和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深入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鼓励乡村建设资金向休闲农业聚集村倾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民创业创新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