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三农

乡镇撤并,“瘦身”之后咋“健身”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乡镇机构改革调查

2015-11-01 12:50:31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王伟健 沈振亚

  编者按:伴随城镇化进程,不少地方纷纷推进机构改革,进行撤并乡镇。然而,乡镇撤并之后,管理机制怎么理顺,服务会不会弱化,机构职能如何转变,这些问题成了不少地方面临的新课题。难题咋解,本版推出相关报道。

  虽然新身份证上居住地已改成梅堰社区,但张晓峰还是习惯说去“梅堰镇政府”办事。

  其实,早在2003年,苏州市吴江区梅堰镇就并入了平望镇,梅堰镇政府撤销,在原来的行政楼里设立了办事处。但对于老梅堰人来说,还把办事处称为“镇政府”。

  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吴江,城镇化发展快速,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66.27%。在此背景下,本世纪以来吴江进行了五轮乡镇撤并,乡镇数量从23个变成现在的8个,被撤并的乡镇内设立了办事处。不过,办事处毕竟不是政府,职能弱化、人员减少等让办事处地位尴尬。乡镇撤并,“瘦身”之后怎么“健身”,成了吴江机构改革的新课题。

  服务会不会弱化?

  人员从100多人精减到7人,改革措施跟进,“浓缩版小政府”向服务转型

  从安徽来梅堰打工的徐成终于了了件心事:领到积分入学卡,这学期女儿能在公立中学就读了。“7月中旬看到微信公号通知,到服务大厅窗口办卡,没想到这么方便!”

  梅堰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徐华说:“办事处不像是以前的镇政府,人员大大精减,过去以管理为主,现在主要职能是服务。但关系百姓的民生事项都在这里解决,压力还是蛮大的。”

  据介绍,梅堰办事处管理着一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一个农贸市场、一支城管队伍。徐华说:“我们办事处在编工作人员只有7名,与过去镇里七站八所100多人没法比。”办事员多跑动,群众才能少跑腿,大厅增加了邮政储蓄、居住证办理等服务,方便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与梅堰办事处不同,2012年并入松陵镇的横扇办事处拥有更多权限。办事处主任钮国民说:“这里有13个部门派驻,职能算多的。不过,派驻部门并不属办事处管理,我们的工作人员其实也只有7名。”

  一项调研显示,撤并乡镇之初,百姓意见主要集中在四大问题:经济功能弱化、镇容镇貌退化、基础设施老化以及行政管理边缘化。吴江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枫认为,乡镇撤并是大势所趋,必须推进配套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才能避免公共服务弱化。

  钮国民觉得,现在的办事处就是“浓缩版的小政府”,具有服务、管理、协调三大功能。“每天处理的大都是小事,这些却是百姓心里的大事,多想办法,才能不让这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在横扇办事处,专门设置了便民服务室,把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事项尽量归并到一个窗口,“一站式”办结。他们还与当地商会合作,把一些企业服务事项引入办事处。同时,办事处领导兼任农村工作片片长,让服务延伸到农村。

  上级适时放权,每年下放横扇办事处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道路维修、管网疏通等公共服务。“单笔不超过5万元的,办事处均可独立审批。”钮国民说,“小修小补”有了自主权,遇到应急事件能及时处理,不用再打报告了。

  发展会不会被边缘?

  民生投入不减,模式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避免空心化

  八坼镇是最早一批被撤并的,2000年就并入松陵镇。“刚开始一段时间,基础设施建设减缓,不少居民质疑,会不会以后没人管了?”八坼办事处主任朱国华说。

  加强撤并乡镇管理,公共财政投入必不可少。朱国华说,2009年八坼办事处设立后,政府将其列入规划,加大投入,发展步入快车道。近几年,老农贸市场搬迁、八坼小学重建、老街实施改造,仅2010—2012年,松陵镇对八坼社区的投入就超过5亿元。这些都是群众看得见的实惠。

  事实上,吴江的撤并乡镇有先有后,规模大小不同。设立的办事处没有统一模式,不搞一刀切,而是探索自己的特色,各有各的“套路”。

  2006年10月并入汾湖的黎里镇,随即设立办事处。2010年5月,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委会成立,办事处功能被古保委覆盖。管委会主任杨勇说:“与其他被撤并乡镇不同,黎里镇辖区人口超7万人,企业众多。可以说,除了组织、纪检等部门,建制镇上的大部分功能,古保委都有。”

  史北村是黎里南部的一个村,有10多家纺织企业,污染问题一直困扰村民。在黎里古保委协调下,企业老板坐到了一起,筹资建设一个日处理能力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解决了环境隐忧。2012年来,黎里启动了30多个超10亿元的修缮建设项目,打造“古镇慢游”,让许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民生投入不减力。2013年吴江区将“镇区功能提升改造”列为10项民生工程之一,有近70%项目安排在被撤并乡镇(社区)。在中心镇每年的公共财政安排中,专门有一定比例安排给被撤并乡镇,避免发展被边缘化。

  撤并乡镇这些年,实际情况如何?

  徐枫分析,一些专业型乡镇,本身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被撤并后及时调整战略,较快实现转型升级。一些像黎里古镇这样的特色型乡镇,文化底蕴深厚,被撤并后,专注于古镇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势头也不错。徐枫强调,也有一些定位模糊的乡镇,被撤并后,受限于体制、规划等因素,出现人气下降、产业发展难等现象,短时间难有起色。

  难题如何化解?

  体制不顺是核心问题。规划顶层设计,明确功能定位,垂直部门可巡回办公

  调研发现,体制不顺是被撤并乡镇的核心问题。

  横扇办事处副主任宋莲说,基于目前的权限,办事处的信息资源较为薄弱,“一些事情条线部门或者村里已经知道了,但办事处还并不清楚。”

  另外,被撤并乡镇虽然都设立了社区服务中心,但由于一些部门撤走,受限于行政权限,社区服务中心只能受理一些材料申领、咨询等前道事务。有居民认为,“因为没有相关权力,老百姓真正要办的事,办事处办不了,只能起到问题中转,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如何化解当前尴尬局面?

  宋莲认为,应该视办事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理顺区域中心镇与办事处的管理职能,优化工作机制,强化统筹联动,避免管理重叠、缺位和错位的现象。

  徐枫说,当前应提升被撤并乡镇的建设水平,加快规划编制,完善财政体系,“这也是加快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环节。”在功能定位上,被撤并乡镇可以建成人口规模适度、服务功能匹配的新型综合社区,这样就能形成“现代城市—新市镇—新型综合社区—新农村集聚点”梯度结构。

  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徐华建议,设立巡回办事制度,一些垂直部门可组成相关服务小组,在各被撤并乡镇进行巡回办公,方便社区居民民生事项的办理。另外,对办事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测评,进一步强化办事处的服务效能,提高被撤并乡镇自治化水平。

  有关人士认为,避免职能缺位要积极培育被撤并乡镇社会团体,降低社团登记的准入门槛,建设社会管理网格化的自治组织,通过创新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真正让社区居民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体。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1日 09 版)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w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