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关于印发《实施农业竞争力
提升科技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6-09-07 11:59:18 来源: 农业部网站
三、总体目标
(一)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显著提升
——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产业形成稳固的粮食安全技术保障能力,生产成本显著降低,质量、安全、效率、效益同步提高,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科技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肉蛋奶棉油糖等重要产业形成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明显提升的技术保障能力,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依靠科技创新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水果及水产品等主要特色产业形成品牌效益和比较优势显著提升的技术保障能力,在品质、效益、生态、环保等方面明显改善,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技术及产品“走出去”;
——建立全产业链的创新驱动型增长模式,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链条得到延伸,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
(二)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显著提升
——农业科技供给大幅度增加,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产业提升的贡献度显著提高,主要产业领域技术发展水平整体跃升;
——科技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大幅度提高,产业领域原创性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形成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竞争力提升综合技术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度提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采用新技术能力显著增强;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四、实施要求
一是确定主攻方向。各产业要依据“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技术需求,找准制约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梳理形成重大科技问题,确定提升行动主攻方向。
二是明确实施目标。各产业要围绕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生态安全等技术需求,重点在优质高产品种、轻简机械化、节水节肥节药、绿色生态环保、高值加工利用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示范培训、推广应用和科企合作,形成一批符合各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技术模式。
三是选择重点区域。各产业实施区域选择原则:产业基础好、地方积极性高;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业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等有机衔接;与“镰刀弯”地区玉米、南方水网地区生猪等结构调整区域紧密结合。每个产业首批选择5—10个示范县,在巩固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30—50个县。
四是明确实施主体。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地方创新团队;农业企业,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业、农机、加工、农资等行业企业,以及承担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的企业;实施区域的农技推广服务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五是明确实施方式。(1)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地方创新团队为依托,联合龙头企业、地方农技推广和培训机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构建“1+N”科技创新联合体。(2)联合体各方按照产业竞争力提升和技术应用的实际需求明确合作任务,签订合作协议书,定向开展联合攻关,合作研发的品种、技术、机具等在示范县定向集成。(3)实施区域内农业行政、农技推广和农民培训机构承接科技创新和集成转化成果,将科技研发、集成转化、推广培训等环节在示范县统筹,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开展示范培训和推广服务。(4)建立研发—集成—应用—再研发的“复式创新应用”机制,促进品种、技术和机具等研发改进,提高科技研发、技术集成和示范应用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根据技术成果熟化程度,适时列入农业部和地方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扩大示范效果。
六是明确实施期限。实施期限为5年。根据示范县选择的原则,2016—2017年在217个县组织实施(其中16个县重叠)。2018—2020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力争17个产业覆盖全国500—800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