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三农

2016年防病治虫夺粮食丰收行动方案

2016-03-23 10:52:01       来源: 农业部网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病虫害是影响粮食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专家会商分析,受强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影响,预计2016年小麦赤霉病、穗期蚜虫、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玉米螟、粘虫、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发生将明显重于常年,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安全。为打好防控战役,实现“虫口夺粮”,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我办决定组织开展防病治虫夺粮食丰收行动。现将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强化措施落实,确保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目标的全面实现。

  农业部植物保护办公室

  2016年3月21日

  2016年防病治虫夺粮食丰收行动方案

  夺取粮食丰收,关键在防灾减灾,重点是病虫防控。2016年小麦赤霉病、穗期蚜虫、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玉米螟、粘虫、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发生危害形势严峻,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安全。为组织做好防控工作,有效遏制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重大病虫危害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保障粮食高产稳产,特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背景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受强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影响,预计2016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呈重发趋势。一是迁飞性害虫发生明显重于近年。水稻“两迁”害虫在长江以南大部稻区呈偏重或大发生态势,面积同比增加25%以上;粘虫在黄淮、华北和东北等玉米种植区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集中危害,面积同比增加20%左右;东亚飞蝗总体中等发生,沿黄滩区、环渤海湾湖库局部将出现高密度点片危害。二是流行性病害大面积流行风险上升。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麦区呈大流行态势,需预防控制面积1.5亿亩次以上;小麦条锈病在长江中游、黄淮南部、西北和西南部分麦区偏重流行;稻瘟病在部分稻区偏重流行,面积比常年增加10%以上;稻曲病在江南、江淮中晚稻区偏重流行;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部分地区大发生。三是常发性病虫继续保持重发态势。小麦蚜虫发生面积比常年增加10%左右,黄淮海小麦主产区穗期蚜虫将大发生;二化螟在江南、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混栽区,以及西南北部稻区偏重发生;水稻纹枯病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大发生;玉米螟在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大部偏重发生,黄淮海夏玉米区大部将中等或以上程度发生;土蝗在北方农牧交错区局部仍将出现由草滩地集中向农田迁移危害现象。3月下旬开始,多种病虫将相继发生,逐步进入危害阶段。各级农业植保机构必须牢固树立“保产增收、减损增效”思想,迅速行动起来,强化植保防灾减灾措施,全力以赴“虫口夺粮”。

  二、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坚持分类指导、科学防控原则,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强化监测预警,大规模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用药,实现病虫综合防治、农药减量控害。同时,抓住关键时期,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坚决遏制病虫暴发流行,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二)行动目标。小麦、水稻、玉米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马铃薯晚疫病一般发生区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重点发生区控制在8%以内,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治理目标。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确保不因监测不到位、防控不及时造成大面积成灾危害。

  三、技术路线

  (一)加密开展重大病虫监测预警。根据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充分发挥1030个全国重大病虫测报区域站作用,采取定点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监测、密切跟踪、按时填报重大病虫发生消长动态,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和实时共享。同时,组织粮食主产省份、重点县区全面加强大田普查,准确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二)加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稳步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集成推广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为主线的农作物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稳步提高防控科学化水平。建立一批示范基地,组织现场观摩、宣传培训,示范推广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施病虫害综合治理,辐射带动大面积应用,不断提高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覆盖率。同时,引导、鼓励农企合作,联合开展绿色防控产品、高效低风险农药、现代植保机械等直供直销、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

  (三)加速推进科学安全用药。推广用量小、防效好的新型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替代用量大、防效差的老旧农药品种;推广高效节约型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老旧植保机械。加强病虫害抗药性监测,指导生产者对症选药、适时用药、按剂量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加大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培训与普及,辐射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正确选购农药、科学使用农药。

  (四)及时落实关键防控技术。小麦条锈病重点落实“关口前移、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控制大面积流行;小麦赤霉病重点落实“主动出击、见花打药”预防控制技术。水稻“两迁”害虫突出抓好区域间联防联控、区域内统防统治,稻飞虱采取“压前控后”措施,严防后期突发成灾,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上三叶)措施;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狠抓破口抽穗期和初发阶段预防,严防大面积流行;玉米螟在采取灯光诱杀、放蜂治螟基础上,重点抓好大喇叭口期药剂防治;粘虫采取“查”、“统”结合,即明确重点发生区域,强化统一防治措施。

  四、工作安排

  (一)制定行动方案。3月中旬制定印发《防病治虫夺秋粮丰收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3月下旬开始组织实施。要求各省在3月底前,细化形成具体实施方案,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二)会商发生趋势。4月上旬、5月上旬、7月中旬分别召开小麦穗期重大病虫、早稻重大病虫、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组织农、科、教方面专家全面分析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形势,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三)及时动员部署。3月中旬、4月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分别召开全国春季农作物病虫、小麦穗期重大病虫、秋粮作物重大病虫、中晚稻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会、现场会,分阶段动员安排防控工作。

  (四)加强信息调度。4-6月,实行小麦、早稻、马铃薯(南方主产区)重大病虫以及东亚飞蝗夏蝗发生防控信息“两周一报”制度;8-10月,实行中晚稻、玉米、马铃薯(北方主产区)等重大病虫,以及东亚飞蝗秋蝗、西藏飞蝗、亚洲飞蝗和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发生防控信息“两周一报”制度。

  (五)加强督查指导。4月中旬-5月中旬、8月中旬-10月中旬,分别组派6个和10个工作组,落实分片包干联系督导制度,采取日常联系督导和关键时期现场督导相结合形式,及时调度夏粮、秋粮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控进展,协助并督促防控措施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切实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努力将病虫防控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加强资金支持,科学制定方案,狠抓措施落实,及早安排部署,强化督导检查,确保防病治虫夺秋粮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二)强化示范带动。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强农企合作,创建一批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为主线的农作物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实施综合治理。通过层层开展现场观摩,示范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强化指导服务。层层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举办现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力争做到每户有一份防控技术明白纸,每村有一位防控技术明白人,每乡镇有一名技术员,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

  (四)强化宣传引导。主动与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联系,大力宣传各地防病治虫夺粮食丰收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促进防病治虫夺粮食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