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三农

西南冬麦区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2016-02-05 15:54:00       来源: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作者: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2016年2月5日)

  目前,西南大部地区冬小麦已经拔节,川南和滇南已进入孕穗期,正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据苗情调查,小麦发育总体正常,旱地麦长势好于去年,部分稻茬麦湿害较重,受1月下旬强寒潮影响,部分播期偏早、发育偏快麦田发生不同程度冻害。针对小麦苗情长势和存在问题,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提出,以“降渍害、巧施肥、防病虫、减损失”为重点,不失时机抓好麦田管理,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一)清沟降渍,减轻湿害。去年秋播期间,西南大部区域雨水偏多,麦播前沟系建设滞后,排水不良。各地应抓住春季有利时机,搞好清沟沥墒,排水降渍。对于沟渠健全但不畅通的,应加快清理;对于沟渠不配套的,应增开必要沟系,实现沟渠里外互通,最大限度减轻渍害影响。

  (二)合理追肥,控旺扶弱。西南冬麦区小麦基肥一般施用量较低,每亩七八公斤左右。拔节后小麦进入水肥需求两旺时期,除旺长田外每亩普遍追施4-7公斤尿素。旱地麦可借雨追肥或配合浇水进行追施;稻茬麦田间湿度大,可直接撒施肥料。长势过旺的麦田,不宜追肥灌水,避免发生倒伏。

  (三)监测预警,关口前移。西南地区春来早,气温回升快。要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信息。一旦发现有零星条锈病病株,应立即拔除;若已发展成为“中心病团”,应立即开展药剂防治,用20%三唑酮40-50毫升,或12.5%烯唑醇30克,兑水20-30公斤进行喷雾。

  (四)一喷多防,防病治虫。西南冬麦区病虫种类多,发生发展的重叠期一般在开花前后。应以赤霉病预防的关键窗口期为基准,开展一喷多防工作。具体做法是,在抽穗至初花阶段,将预防赤霉病、防治白粉病、条锈病和蚜虫的杀菌剂、杀虫剂混合喷施;若开花前后出现连阴雨,需增加一次赤霉病预防用药,与第一次用药间隔期为3-4天。

  此外,1月下旬强寒潮期间,部分拔节过早的小麦幼穗受冻,对产量形成的潜在影响较大。对预计减产较重的麦田,可考虑采取“青储+搭配早茬作物”的做法,于花后1-2周营养体达到最大的时候,即行刈割作为青储饲料,同时接种早春玉米等茬口作物,尽可能弥补前茬小麦冻害损失。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