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14年8月,农业部在西宁举办全国农业援青合作对接活动,搭建农业合作交流平台,合力推动青海农牧业加快发展。一年多来,农业部及部属单位、各对口地区切实加大农业援青工作力度,采取一系列帮扶措施,有力地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农牧业发展基础,为推进青海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项目援青持续不减,高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农业部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对青海农牧业发展支持力度,2015年会同有关部门安排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中央财政资金42.35亿元,较上年增长13.3%。通过三江源二期、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恢复和畜牧业转型。在贵南、民和等6县开展草牧业试点,加快地方饲草产业和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深化农牧业发展改革创新,支持海晏县、门源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这些项目和资金有力促进了当地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人才援青有力度,干部交流培训机制持续深化
农业部先后选派9名“博士服务团”、专家服务团成员指导青海省农业遥感中心建设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同时接收4名青海农牧干部到部挂职锻炼。通过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对青海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系列培训。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选派575名农牧区实用人才带头人分别到甘肃前进村、陕西东韩村、四川农科村参加观摩学习。通过开展农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培训,全面提升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为青海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科技援青促效益,农牧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推动中国农科院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政府、海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开展“院地合作、产研共建”活动。连续三年开展农牧业适用品种和技术遴选推荐工作。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资金3340万元,将玉树市和治多县纳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范围。将青海省环青海湖和三江源地区14个县的草原防火站全部列入建设计划,使青海省牧区县草原防火站实现全覆盖。
企业援青重成效,农牧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展
为加快青海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和特色产业发展,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援青工作积极性,引导东部企业与青海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举办农业援青合作对接会、青洽会等系列活动。农业援青合作对接会49个签约项目已开工39个,开工率达到80%,到位资金10.33亿元。“青洽会”期间援青企业又引进12个合作项目,对加快青海省农畜产品加工业和龙头企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企业援青已成为带动青海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口援青上台阶,受援地农牧业发展水平快速提高
农业援青合作对接活动举办以来,援青省市进一步加大农牧业援助力度,重点实施了生态畜牧业建设、“菜篮子”工程、农牧业产业化工程等7大类67个项目,投入援建资金3.48亿元,占援青资金总量的16.9%,占“十二五”期间农业援青农牧业总投资的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