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时政

老孟家庭农场的“粮改饲”实验

2016-05-30 15:37:09       作者:新华社记者叶婧

  老孟不再种粮食了,本该即将迎来丰收的麦田里,现在长满了“个头”矮得多的、绿油油的苜蓿。

  老孟大名叫做孟建,是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老孟家庭农场的主人。2015年秋收之后,老孟把1100亩粮田改成了眼前的苜蓿田。老孟所种植的紫花苜蓿,属多年生豆科牧草,因其产草量高、利用年限长、再生性强、适口性好、营养丰富而被称为“牧草之王”,是优质蛋白质饲料的首选原料。

  “现在国家鼓励‘粮改饲’,发展饲草种植,而且我们农场附近就有大型牧场,感觉销售应该也不成问题,所以我就大胆地改了。”老孟说。

  而这一想法正契合了从中央到山东省的农业发展规划。2016年以来,中央和山东省均出台文件指出要“扩大粮改饲试点”,其中山东省提出“到2020年,全省优质牧草(苜蓿)1000亩连片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带动全省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苜蓿等优质干草基本满足产奶牛优质饲草需求”。

  既然“大胆”地把熟悉的粮食改成了此前素未谋面的苜蓿,老孟觉得自己有义务找到合适的苜蓿品种并管护好它们。为此,老孟曾先后到内蒙古、安徽、天津以及山东东营等地的苜蓿种植企业去考察,也曾多次向农业专家们请教。

  “在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盛亦兵团队的全程指导下,我们两周多之前刚刚收获了第一茬苜蓿,亩产300公斤。”老孟说。

  作为一个庄稼汉,刚收了第一茬,老孟就迫不及待的算起了效益账:如果种粮食,人工成本就会占去大半收益,效益微薄;而种苜蓿,种一年可以收6年,每年收4茬到6茬,用工很少,若按每亩干草产量1.2吨计算,每亩地的纯收入将达到1200多元。

  再过一个星期,老孟农场的第二茬苜蓿就可以收获了。来自济宁市任城区幸福牧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乔炳志听说了老孟种苜蓿的事儿,前来考察。“之前一直买进口苜蓿喂奶牛,2500元/吨,成本太高了,这边只要1800元/吨,还避免了漂洋过海、长途运输对品质的影响,对我们养牛的来说真是件好事!”乔炳志说。

  为了种好苜蓿,老孟斥资100多万元买了一组进口机械,从种到收,还有翻晒、打捆等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自从我们农场种了苜蓿,周边不少农民都来看。我相信,5年内我们就能形成6000亩苜蓿种植区,带动附近农民都‘种草致富’。”老孟说。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