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3 08:28:20 作者:新华社记者刘畅
这是一个人人都能手持“麦克风”的时代……
这是一个受众对新闻信息需求日新月异的时代……
这是一个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的时代……
全球媒体业,特别是传统媒体机构将向何处去?
在21日落下帷幕的第三届世界媒体峰会上,新华社、美联社、路透社、俄塔社、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今日俄罗斯)、半岛媒体集团等世界媒体巨头齐聚卡塔尔首都多哈,共同为传统媒体创新发展背书,为融合发展点赞,就这个“媒体未来之问”给出了清晰响亮的回答,描绘了未来广阔的发展图景。
近年来,信息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信息传播的流向与主体,导致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快速流失,不断冲击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生存方式和经营之道。
广告收入是媒体运营的重要指标,是媒体经济的“晴雨表”。美联社社长兼首席执行官加里·普鲁伊特介绍说,美联社过去几十年的经营利润都来自美国报业,而现在报业只占这个数字的百分之二十。
与传统媒体广告收入的“断崖式”下降相比,互联网媒体近年来却保持了较快增长。然而,媒体业态的变局和媒体市场的此消彼长虽已无法避免,传统媒体的主动权却并没有因此沦丧。
在20日多哈峰会开幕式上,世界媒体峰会执行主席、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交流 共同面向未来》的演讲时表示,这场媒体变革对新闻机构来说是挑战,也同样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蔡名照说,当前信息爆炸导致信息消费空前旺盛,但互联网传播的大部分内容仍是由专业新闻机构原创生产发布的,新媒体、自媒体虽层出不穷,但很多时候只是作了“搬运工”。
他坚信,专业新闻机构仍然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机遇大于挑战”。
今日俄罗斯副总编辑帕维尔·安德烈耶夫近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媒体机构一方面要承认新技术对于拓展新闻传播渠道的作用,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新闻产品消费的增长。他说,对传统媒体来说,新兴媒体既是机遇,也有挑战,关键就看能否尽快适应受众对新闻信息服务的口味与阅读习惯的变化。
放眼全球,媒体机构所处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不同,使得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发展难循成功范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发展模式。
路透社全球业务总监埃文·加里克在峰会期间表示,在数字化时代挑战下,如何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创造媒体的新未来,是世界媒体面临的一道难题。
从探索以“现场新闻”为代表的新闻样式创新,到构建全媒体报道平台,再到建设面向受众的网络终端,新华社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型通讯社已经做了诸多尝试,在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普鲁伊特在峰会上也介绍了美联社的做法。他说,回顾美联社长达20年的数字化转型创新,最重要的就是增加对新技术的投入和关注,例如无人机报道和机器人写稿系统。
事实上,新华社近来也已经把这两项创新技术投入到实际新闻报道中,并取得了积极良好的效果和反响。
今日俄罗斯在社交媒体方面取得的成绩使得它的发展方略令人关注。2014年11月至今,今日俄罗斯旗下的“卫星”新闻通讯社在国际主流社交媒体上的订阅用户超过了1200万个,并在继续增长。
关于“粉丝量”获得快速增长的“秘诀”,安德烈耶夫总结了三点:一是一直努力发出与西方不同的声音,二是通过新途径与受众互动,三是用新型新闻产品形态展示原创内容。
风云变幻之时,孤军奋战不如同闯江湖。此次峰会,世界媒体巨头也表达了愿在全球传媒业面临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携手并进,加强合作交流的心声。
蔡名照说,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加强媒体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他呼吁全球媒体同行在世界媒体峰会框架下交流经验、互学互鉴、合作共赢。
半岛媒体集团总裁穆斯塔法·苏瓦格表示,全球媒体机构要想共迎挑战,抓住机遇,实现发展,就要团结一致。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纵使媒体转型之路充满荆棘,只要全球媒体人一起结伴而行,就一定能走得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