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13:13:40
原标题:“十三五”规划将告诉你如何“全面小康”
备受瞩目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期正式确定,将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
备受瞩目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期正式确定,将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昨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了上述决定,并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审议“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也将是五中全会的核心议题。
昨日的政治局会议听取了规划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建议稿提请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
会议同时提出,要把文件制定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勾画蓝图,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一位官方智囊人士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是本次规划的最大看点。“一直以来,关于全面小康的具体内涵存在着一些疑惑,近几年一些地方还生硬地将全面小康挂钩于部分数字目标,‘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能够更明晰地展示全面小康的全景图。”
这名人士表示,此前提出的一些全面小康硬指标已经实现,如何在环境等软指标方面实现突破,将是这次规划值得关注的地方。
从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着手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准备工作以来,规划经过严密的编写修改流程后,最终进入落地倒计时。五中全会后,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将会择期发布,规划最终将在明年提交两会审议后正式生效。
全面小康概念引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了多个五年计划或规划。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因此“十三五”规划可以说是重要的节点规划,是中国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性目标的蓝图。
尽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直是党和国家近年来为之奋斗的目标,但社会各界对何为全面小康社会,并无完全一致的认识。
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对本报表示,全面小康涉及丰富内涵,但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具体量化。除了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其他重要方面还没有数量上的指标设定,都比较模糊。
此外,对一些目标的理解也存在疑惑。例如,对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可以解释为各地只要自身历史纵向比较翻番,就算全面小康,也可理解为各地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水平要在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平均数基础上翻一番。二者含义有很大差别。
从全面小康目标的提出过程不难看出,全面小康是一个定量与定性兼备的目标,内涵十分丰富。
记者梳理发现,从十六大到十八大,都对全面小康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进一步的阐释,例如,十八大就提出了新的“四个现代化”和“五位一体”总布局。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曾提出,对于全面小康中可以量化的目标,要防止简单对待量化目标,导致降低标准,甚至出现偏差。各地各部门必须避免割裂地、选择性地理解全面小康目标的错误倾向。对于不可量化和量化情况比较复杂的,则要注意防止强行量化和简单量化。
张占斌提出,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的整体,五个方面彼此作用、互为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建成全面小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也表示,全面小康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整体性目标,必须更加注重全方位着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都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前述官方智囊人士也对本报表示,“十三五”规划的落地将更全面展示全面小康的丰富内涵,一些地方“倒推GDP”等单一做法,将不能完成规划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三五”期间某些短板领域的发展有很大压力。
转型升级唱主角
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路径也在发生转变。近两年来,转型升级、调结构已成为与中国经济匹配度最高的词汇。
昨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发展不断提供强大动力和有效保障。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的转型压力空前巨大,这是因为在过去十多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外双重红利——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都开始衰竭,导致过去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变得不可持续。”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对本报表示。
章俊认为,要避免发展中国家普遍碰到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中国经济必须在“十三五”期间,在经济转型的同时维持中高速增长。在劳动力供给和资本边际产出下降的背景下,通过加大改革力度来提高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将成为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
从高层表态来看,转型调整将占据“十三五”规划的大量篇幅。今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首次阐述“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并提出“十大目标”。相比“十二五”规划,“调结构”、“促创新”顺位提前,对应的则是向服务业经济转型、工业升级、新经济崛起的重要方向。
不仅是高层表态,另有券商报告指出,与“十二五”规划60个课题相比,“十三五”规划课题高度凝练至27个。其中,“经济转型升级”、“信息经济”、“走出去”战略等首次在规划课题提及,这些方向势必会成为“十三五”规划的新增亮点。
针对这些变化,刘培林表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必须在转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必须是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发展,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上升的发展,是“四化”同步、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的发展。概言之,发展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而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软实力发展引关注
无论是建设全面小康还是社会主义大国,民生和生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也成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议题。昨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学者预计“十三五”时期将在“软实力”方面有更为系统和明确的目标性安排。例如在生态方面,习近平曾明确表示,将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上升到“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的高度。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近期在公开论坛上表示,“十三五”或将成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一个拐点。要树立尊重自然、生态产品、空间均衡、承载能力、主体功能、开发强度等理念推动发展;还要转变发展的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此外,改变治理重点,要从过去重视生态建设、重视污染物的治理转向有效约束人的开发行为。
此外,他还提出“十三五”期间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调整空间结构作为重要任务,合理确定城市的空间、农业的空间和生态的空间。
记者梳理发现,从去年以来,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改革部署已相继展开,预计这些改革将纳入“十三五”的改革蓝图,构建全面平衡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