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头条

扎根沃土 连接世界

——我国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成就综述

2016-06-01 16:36:28       来源: 新华社    作者:林晖

  “夫农,天下之根本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根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间的农业交流合作方兴未艾。

  近年来,我国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世界农业大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引进来”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

  樱桃西红柿、水晶梨、红富士苹果、波尔山羊……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如今国人司空见惯的农产品,都是国外引进的优质品种。这些品种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离不开一个重要工程——“948计划”。

  “948计划”又称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为尽快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1994年,我国正式启动实施了“948计划”,大力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

  据统计,截至2015年9月,“948计划”向40余个国家和地区派出1576名专家学习考察和开展合作研究,请进1253名专家开展农业技术交流、合作研究与培训。引进动植物、微生物种质资源及优良品种24700多份,先进及实用技术1000余项,关键仪器设备430余台(套)。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共育成新品种260多个,取得专利技术和品种权545个,培养硕博士人才近2100人。

  经测算,国际合作使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时间平均缩短10至15年,节约研发经费30%至50%,引进的国际农、牧、渔业先进技术几乎囊括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加工的所有环节。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为推动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

  “走出去”贡献中国农业智慧

  在引资引智的同时,我国农业也不断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和力度,农业对外投资合作进一步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超过117.4亿美元,在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农林牧渔类境外企业1300多家,覆盖了种植、林业、畜牧、渔业和相关服务业等各个行业以及生产、加工、仓储和物流等主要环节。

  除了对外投资,我国还不断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和资金援助。自联合国粮农组织1996年发起南南合作相关行动计划以来,我国积极推动项目有序实施,获得全球广泛肯定。截至2016年5月底,已启动23个“南南合作”项目,向非洲、亚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区的26个国家派遣了104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日益提升,农产品“走出去”步伐也不断加快。农业部采取多种方式,统筹开展优势农产品营销促销,向全球消费者推介来自中国的农产品,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

  据统计,2015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706.8亿美元,与5年前相比增长了43.2%,出口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产品持续发挥竞争优势。

  农业“软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福州芬芳的茉莉花茶,彩云之南迷人的哈尼梯田,生态和谐的稻鱼共生系统……这些中国特有的农业文化资源,如今都已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着力推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军者。在已确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我国数量占1/3左右,越来越多的国家人民感受到我国农耕文化的魅力。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让我国农业“软实力”与日俱增,农业发展成就获得国际社会肯定和赞赏。2015年,我国获颁完成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证书,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完成了5000万美元信托基金合作总协定磋商,在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平台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同时,我国不断提升国际涉农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成为国际农业规则制定者之一。通过参与三聚氰胺、莱克多巴胺、硫丹等一系列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切实维护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环境。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