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头条

山西阳泉郊区织密权力“围栏”选好管严乡村干部

这里的“村官”撑起一片天

2016-02-19 08:47:02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刘亮明

 

  阳泉市郊区当选的村委会主任举行集体履职承诺仪式
  资料图片

  游客在阳泉市郊区西南舁乡咀子上村采摘山楂
  资料图片

  “俺村一会儿是郊区数一数二的红旗村,一会儿是远近有名的上访村。为啥?根子还不都在乡村干部身上。”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瀑里村,一见面,“老上访”王小同就来了个“竹筒倒豆子”。

  前些年,瀑里光村办企业就有10个,曾被省市评为小康文明村,是郊区数一数二的红旗村。“2012年,村两委换届,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想起一出是一出,政策、规矩在他脑子里就是个零:有一年,他82天就花了4.7万元汽油钱,整天给小轿车喝汽油能用那么多吗?还不是胡吃乱喝给汽车背了鬼。”王小同反问道,“你说村民该不该‘告状’?我们上访跑太原、北京,哪年不得十几次,哪次不是十几人、几十人?”

  “这会儿我还不是个我,为啥不再跑太原、北京了?因为新一茬村干部做事、花钱都和大伙商量商量。”王小同说,去年11月,村里要引进阳泉市养老建设项目,村干部严格按规矩办,挨门挨户讲补偿政策、征求意见。结果前期扫障涉及的300多座坟墓的搬迁,这么难的事两个月就办妥。“你说老百姓是不通情,还是不达理?关键是,可别拿‘芝麻官’不当事,闹好了能撑起一片天,闹不好就得乱下一大片。”

  “乡村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决策部署的最后一米。这一米很要命,就像一根水管,上面再通畅,这一米生锈堵塞了,水就浇不到田里,庄稼就长不好,百姓就有怨气,就直接损害党的形象。这一米的关键就在乡村干部。”郊区区委书记苏秀瑞说。

  这很要命的最后一米怎么打通?如何才能让乡村的“村官”撑起一片天?阳泉郊区按照山西省委、阳泉市委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选好、用好、管好乡村干部的新途径,促进乡村治、百姓安、农民富,初步打造出“六权治本乡村版”。

  阳泉郊区的探索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国内多位基层治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前去考察。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中元认为,如果说,在山西发生塌方式腐败的创痛中,山西省委推出的“六权治本”之策——依法确权、科学配权、制度限权、阳光用权、合力监权、严惩滥权——在省市县层面吏治中已取得成效的话,那么,阳泉郊区探索的意义则在于探寻乡村党建和吏治的有效途径,扎紧制度“笼子”,避免“牛栏关猫”的制度缺陷,从源头上铲除腐败土壤,上下贯通,净化政治生态。

  谁来掌握乡村权力

  立标准,严选任,破解私情、贿选、宗族势力、团团伙伙、黑恶势力干扰的难题

  “老王,你家搭的这个炭房得拆。这有规矩,咱不能光管自家得劲”“小李,你家院墙边那两间房超出宅基地范围,不能盖了,再盖你损失会更大。这不符合政策”……几十个白天晚上,荫营镇三泉村党支部书记韩进珠一直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

  三泉村是郊区最大的村,3757户,2014年被阳泉市列为整体搬迁村,总投资约15亿元。“知道这个消息后,不少村民就想多盖几间房,多得点补偿。”韩进珠说,发现这个苗头,村两委决定,首先要求党员干部不私搭一平方米建筑,然后逐户给村民算账:如果家家私搭乱建,每户多建1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3000元估算,就得增加9亿多元的搬迁成本,搬迁梦就得泡汤。

  政策讲清,大账算细,村民分清了轻重。结果全村没有一处私搭乱建。眼下,新城建设已顺利开工,全村2018年都将搬入新房。“俺们遭逢上这样‘一口清、叫得来、难不住、跌不倒’的好干部,真是福气啊。”有了盼头的三泉村民感慨道。

  苏秀瑞解释:“一口清”,是说要把党的方针政策牢记于心,宣讲贯彻清楚;“叫得来”,是说要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叫得出名字;“难不住”,是说工作要有担当,有魄力,有能力;“跌不倒”,是说要信念坚定,廉洁为民,打铁先要自身硬。

  为了把这样的好干部选出来,区委动了不少脑筋,在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流程和有关规定基础上,又完善了“三推三比四把关”制度:单位推荐“挺民意”、系统推荐“看德才”、四套班子推荐“重实绩”;比个人品德、比工作能力、比工作实绩;把好“群众关”“廉政关”“程序关”“决定关”。

  “这套办法最大限度地堵上了漏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荆春泰介绍,过去选任乡村干部,看程序没毛病,但暗中有问题,一不留神选任的人就有硬伤。现在资格审查、廉政考察前置,完善了推荐过程,延伸了考察范围,评价更全面准确。杜绝了跑票买票、推荐不实、人情用事等弊端。

  过去,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暴露了一些漏洞:贿选、宗族势力、团团伙伙、黑恶势力干扰,用合法选举程序窃取农村公权的现象屡见不鲜。2014年,区委在村干部换届选举中,“一竿子插到底”做实了三件事:严把候选人关,通过村选举委员会、乡镇选举领导组、区7部门联审组三级审核,在1099名候选人中,取消存在贿选、违规等问题的候选人12名;答好三道题:公共题——围绕法律法规作出“纪律承诺”,必答题——围绕上任后为村民办什么事亮出“竞职承诺”,自选题——主动承诺创造性地为百姓办哪些实事;精心处理合法与合适、选成与选好、政策与民意三组关系,确保村两委换届顺利,新班子团结,群众满意,组织放心。

  “这里有一条很重要,党组织推荐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过去有点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给别有用心的人留下可乘之机,损害的是百姓利益。”区委组织部长王振杰讲了件发人深省的事。

  任某不仅赌博还吸毒,但曾在平坦镇赛鱼村第八届村两委换届时靠团伙势力和拉票当选。上任一年,因欠下巨额赌债跑路,村里工作“撂了荒”。2014年换届,他又冒出来故伎重演,在预选候选人时,票数比另一名竞选人高出80票。镇党委及时对“村民信服、组织看好”的人选进行推荐,重申选举纪律,解除村民顾虑。选举时现场安置摄像机全程录像,结果扎实苦干的张俊文高票当选。

  “规矩立起来,把‘上晓天气、下接地气’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解决了谁来掌握乡村权力的大问题。”王振杰说。

  “一手遮天”如何防治

  以民意推动“民议”,破解暗箱操作,“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的难题

  在荫营镇山头村,记者恰遇几位村民代表刚入户征集完民意,每人拿着一份《村民代表民意表决表》。表的背面:16户村民,同意的15户,不同意的1户,有签字,有红手印;表的正面:村民代表签的也是同意,也按了红手印。村民代表王文忠说:“以前,同意不同意由我签,最多问几户估摸着签就行。这会儿可不行,家家都得去,不然,民意栏各家各户的字签不好,出了事我就得兜着走。”

  去年,郊区在“四议两公开”民主管村基础上,增加了“动议”和“民议”。“这‘两议’不能少,是让村干部由‘为民做主’变‘让民做主’的关键。”郊区领导说,过去也有村民代表会议,但在很多情况下,有代表没民意,结果常是“好事办成邋遢事”。“动议”杜绝的是屡见不鲜的干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问题,要求村主要干部的提议,必须来自年初计划、上级安排和民意。“以前只注重民主选举,忽视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他三方面,三条桌腿有缺陷,桌子肯定稳不了。现在四条桌腿都齐了,桌子还能不稳?”

  瀑里村党支部书记石慧民讲了件“内容相同、结果大不同”让他“脑洞大开”的事:3年前,村里决定建新村,但上届村两委没严格按规矩办事,选址拍脑袋定在孔家沟,村民就猜疑里头有猫腻,闹得鸡飞狗跳,一件好事拖3年还在纸上。

  去年,新一届村两委换了个做法:组织了12个组一家一家上门征求意见,一切公开透明,最后按村民意愿,决定选址张家岭、抓阄分房,一下解了“老大难”。新居工程一期去年4月开工,今年春天就能陆续搬迁,而且房子已分到户,分得风平浪静。“我和两个儿子抓阄都没抓到,但咱没说的,乖乖儿等下一期。为啥?办法是大伙儿同意的。”73岁的王小同笑得像个小孩儿。

  “前几年,俺村承包林地的乱子越闹越大。去年,问题一下就解决了。”旧街乡南沟村党支部书记阎润宏说,村里有一片7000多亩的林地,2008年林改,村两委没有与村民商量,私自决定承包给本村3户村民。许多村民觉得,这么大片林子不能只便宜他们3户,也怀疑村干部拿了人家好处,一直成群结伴上访“告状”。

  就在这当口,“六议两公开”救了驾,阎润宏和班子成员分头一边找林地承包户做工作,一边与上访村民沟通:人家3户毕竟签了林地承包协议,全部不算数说不过去,是不是让他们承包10年,10年后,全村户户都有份。话说得有情有理,结果村民“都举了手”。“要早这么办,咱也不至于上访‘告状’,俺们还不懂个‘家丑不可外扬’?”村上一直“吆喝婆姨们闹事”的妇女杜润云不好意思地说。

  “这做法是眼下的小麻烦避免了以后的大麻烦。通过真民意来推动‘民议’,让村民参与决策,避免村干部胡来。”人们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郊区领导形象地说:“‘四议两公开’相当于把河修成渠,但渠水一遇风吹草动,难免不溅出来,现在升级成‘六议’,等于把渠变成管子。这回鞋再湿,就肯定是你把管道刨烂了。”

  “实践证明‘动议’和‘民议’很关键。”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教授王静说,有了这“两议”,权力才能真正在阳光下运行,乡村民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刹住把“党支部领导”沦为“支书领导”、把“村民自治”沦为“村官自治”的歪风,农民才能走到主人位置,乡村干部才不能也不敢胡乱作为、一手遮天。

  权力寻租如何遏制

  违背承诺先行引咎辞职,破解村干部大事不犯,小错不断,惩处难、罢免难的难题

  平坦镇桃林沟村是郊区有名的富裕村,去年5月,村党支部书记李乃珠的儿子结婚,办事当天连15桌都没坐满,儿子对父亲大为光火。李乃珠也没商量:“老子身为村干部,不按规矩办,让村里人咋看?还咋要求别人?”一连串反问,儿子当场熄火。“如果没有现在这规矩和‘九项承诺’,村干部吃吃喝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都稀松平常,混日子也见怪不怪。如今你试试,犯了一条就得自动辞职。”

  说到村干部的“九项承诺”,苏秀瑞说了件他接访遇到的事:2014年,王小同闯进办公室,反映瀑里村干部没规矩,随便吃喝,花集体钱不心疼。临走又说:“瞧你们有些村干部吧,文身的、戴金链子的,啥模样?”苏秀瑞一激灵:“小事不小啊。”“九项承诺”几乎项项都是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中来的。

  2014年2月,区委针对部分农村干部不讲规矩、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出台“农村干部管理二十条”,并实行“九项承诺”。其中“九项承诺”破解了过去“乡镇不能罢免、公安不好立案、法院不够量刑、纪委难以查办”的难题。

  去年1月20日,郊区新当选村委会主任齐聚区政府报告厅,面对国徽庄严承诺:“不独断专行、不私签乱签合同、不大操大办、不参与黄赌毒和涉黑涉恶活动……如有违犯上述承诺之一,不需启动罢免程序,本人自行引咎辞职。”

  李家庄乡长岭村委会主任毕某上任一个月后,因吸毒被公安机关拘留。乡党委领导赶到拘留所,毕某自知违背了“九项承诺”,同意辞职。当天村里就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宣布毕某辞职。“搁以前他出来还是村主任,但村民有意见,启动罢免程序又很复杂,弄不好会激化各种矛盾。现在他自动辞职,村班子始终能健康运行,”乡党委书记王永平说。

  “二十条”和“九项承诺”,给村干部既戴上“紧箍咒”,也系上“安全带”。“汽车跑得时间长了,油腻自然会多。当干部时间长了,也难免滋生作风顽疾,出现‘苍蝇’‘老鼠’”。郊区有关领导说,区委坚持勤擦油腻,纪律约谈到位;常拧螺丝,专项整治到位;报废“黄标车”,案件查处到位;打造好干部保养“4S店”,确保两个主体责任到位;调紧刹车,确保风清气正;更换零件,确保共产党员本色。

  2014年,荫营镇火石岩村原村主任争取回5万元抗旱补偿款,去年,这位村主任当选村支书后,把这笔钱给村里发工资、办庙会用了。村支部委员劝阻无效后报告镇纪委。查实后当即给予撤职处分。“过去遇到这种事,可能觉得没装个人腰包,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去,但现在丁是丁卯是卯,违犯规矩啥事都不行。”区纪委书记孙毅说,去年以来,区乡纪委对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毫不手软,全年立案109件,处分党员、监察对象142人,撤职以上45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而2014年立案只有4件。

  “规矩”常讲、“枕风”长吹、“袖子”长扯,是郊区创新监管的又一招。去年,区妇联牵头成立村干部家属“助廉协会”,定期为家属上培训课。要求她们“看好门”,监督丈夫不该拿的不拿;“管好嘴”,不该吃喝的不吃喝;“盯好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我老婆总是吼我,守法别违纪,不能乱收礼,咱郊区干部抓进去好几个了。有次我买两瓶酒,老婆跟在屁股后面审了半天,问我是自己买的,还是别人送的。我把收据拿出来给她看,才算了事。”河底镇固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三虎一说完,引得在场的人会心大笑。

  “以前有制度是光扯了线,不通电,有监督架子,没监督行动,多数是摆设。现在每条制度都带电,各种监督都在动作,碰着就得办你,没有下不为例。”孙毅说,自“二十条”和“九项承诺”实施以来,全区已有15名村干部引咎辞职,党纪处分13人,追究刑事责任5人。

  “乡村百姓身边的腐败常闹得民怨沸腾,问题就出在‘牛栏关猫’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刘昀献认为,我们党一直重视基层干部选用和管理,出台一系列规范要求,但由于村干部大多不是公务员,有的还是非党员,如何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就成了一些法规和制度盲区,导致基层权力失控。阳泉郊区加强了对乡村干部的规范约束,尤其是“二十条”和“九项承诺”,填补了法律制度的空白点,破解了对违规和非党村官处理的难题。

  织密“围栏”手脚能否放开

  管理讲规则、激励有真情,破解村干部队伍“一管就死,不管就乱”的难题

  过去有的乡村干部自嘲是“没娘的孩子”:在任时,辛辛苦苦;卸任后,保障一无所有。后顾之忧是农村干部的一块“心病”,往往是干干看看,等等站站,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既要马儿快快跑,也给马儿吃好草。2014年开始,郊区实行“一定五有”制度:定好岗位职责,让干部明确该干什么;干有待遇、考有办法、好有褒奖、进有希望、退有所养。同时,优先提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乡村干部;对连任9年以上正常离任,且年满60岁的村两委主要干部,每月发放300元生活补贴。

  制度严了,规矩多了,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还高吗?手脚还放得开吗?记者采访了郊区8个乡镇和10个村,看到的是干部精气神十足,甩开膀子互相较着劲干事创业。

  “我们村底子差、条件弱。一开始不知道咋个搞法,愁得我睡不着觉,四处学习取经。”南沟村党支部书记阎润宏说。后来发现,村子背靠的草帽山是抗战期间“百团大战”的一个战场,于是就谋划发展了红色文化和乡村旅游。

  刚开始,村民怕花钱打了水漂,不敢上手。阎润宏和村两委成员就挨家挨户给村民算发展旅游、办农家乐的细账,并修了上山的路。起先有四五家办起农家乐,当年就赚了钱。村民们看在眼里,馋在心上,呼呼地跟着就办起来。去年,全村农家乐已发展到60多家,还引进一家农业公司。“今年,俺们还得铆足劲扩大旅游业,再配合农家乐把小杂粮加工搞起来,头拱地也要让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8000元。”

  2014年10月,李家庄乡大西庄棚户区改造开工。为让这个村民眼巴巴盼着的项目尽快落地,村党支部书记靳顺利成了新城管委会的常客,一跑就是大半年。不料项目落地了,“头疼事”还没完:涉及11户村民的拆迁、850座坟的搬迁和上万株树木的移栽。

  “老百姓不理解,尤其是听说要迁祖坟,啥难听话都骂出来了。”靳顺利带领村两委成员不分白天黑夜,“跑细了腿、磨破了嘴”,一户一户上门讲政策、算细账、聊前景。一个多月后,99%的村民给方案“拍了巴掌”。去年底,已有2栋楼封顶,17栋楼地基完工。

  西南舁乡有苹果园1.2万亩,挂果产量1000万斤。“丰产本是好事,可前几年卖不出去,果农‘愁得想上吊’。”乡党委副书记张建存说。

  乡党委成员四处奔波找销路,并针对游客和市民办起了“苹果采摘节”。“这两年,每到果熟时节,我们乡村干部进市区为‘采摘节’站街吆喝已成一道风景。”张建存说,干部的“精诚硬是感动了上帝”,采摘节一年比一年红火,游客玩得开心,买得高兴,每斤苹果卖到4元,高出收购价近2元,每年为果农人均增收2000多元。

  “你们采访四五天了,还见有上访的吗?即使有,内容也不同了,反映乡村干部问题的很少,多数是合理诉求和涉法涉诉问题。”郊区领导感慨地说,因为乡村治理不上道,瞎折腾和侵害农民利益的事一大把,前些年上访“告状”的几乎天天在区委区政府楼下攒着一大片。干部很多时间都花在接访上,难题推不开、解不完。

  “这些年,一些乡村的工作为什么乱了、荒了?农民的心为什么凉了、散了?就因为那里的党组织瘫痪或半瘫痪了,失去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农村各项事业能否健康和谐发展,同样关键在党。”李中元说,郊区正是通过实施“六权治本乡村版”,选好、配强、管严了乡村干部,乡村党组织真正成为旗帜和战斗堡垒,乡村干部真正成了百姓的主心骨、贴心人,把心思都放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上,才有了面貌的焕然一新。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