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脱贫攻坚

专家:传统农业结合先进技术能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2016-06-20 15:16:38       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农村,种庄稼能挣钱,搞副业也不错。光伏发电扶贫是近年来比较新的一种扶贫方式,在贫困偏远地区,利用农户屋顶和房前屋后建设小型光伏发电设备,电力统一上网,农户每年能获得2000多元的收入。

  如今在一些地区,不仅房前屋后,一些鱼塘也被利用起来,安装了这种小型的光伏发电设备,水下水面都得到利用,渔光一体,成为致富新模式。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点评:

  张子雨:现在好多农民朋友们都把养鱼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的事业。承包一片鱼塘,进行综合化的养殖,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不过,您有没有想过,在鱼塘上面,还能嫁接高科技,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环保效益呢?

  现在在江苏,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成果。鱼塘除了养鱼还能干啥呢?答案就是,光伏发电。

  养鱼,使用的是水面以下的部分。水面以上,空空荡荡的,其实可以安装光伏电池板。这么一来,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相互补充,这就成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通威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企业。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算了一笔账,如果通威拥有的900万亩鱼塘都安装上光伏发电设备,就可以产生三四百万兆瓦的发电量,光发电这一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就比单纯的水产养殖高出三倍。

  这种模式,也被专家们称为“渔光一体”。

  根据专家的测算,目前我国拥有养殖水面1.2亿亩,其中约4500万亩精养鱼塘具备发展“渔光一体”的条件,如果全部实现改造,年发电收入就要超过1万亿。这意味着,鱼塘不仅可以给国家贡献电力,而且也能增加收入,可以说,一举两得。

  对于农村来说,每年集中灌溉的时候,电力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这项技术能够推广,那不仅能带来新收入,而且能降低成本,综合效益,非常可观。

  而且,在这种“渔光一体”的模式下,实际上还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把20至30亩鱼塘水面建设的太阳能电站为一个单位计算,每年由此可节约标煤34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0吨。

  其实,“渔光一体”的这种模式,除了带来了客观的综合效益之外,实际上还带来了一种综合发展的思路。尤其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打破思想里的墙,让最传统的农业和最先进的技术相互的嫁接,这是农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要达到这个最终目标,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但是最关键的,自己要随时保持创新的热情。

  正所谓:

  小小鱼塘真神奇,嫁接光伏增效益,解放思想求创新,唱响农家渔光曲。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