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中央一号文件

编者按:2015年2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本刊特约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志独家撰写系列解读文章,以飨读者。本期特稿栏目刊发首篇解读文章。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一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动农业农村新发展

2015-09-25 10:41:53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吴宏耀

    编者按:2015年2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本刊特约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志独家撰写系列解读文章,以飨读者。本期特稿栏目刊发首篇解读文章。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一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动农业农村新发展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吴宏耀

 

       2004年以来,连续12个中央一号文件,全都聚焦“三农”,成为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指示器,社会各界研判“三农”政策走向的风向标。一年一度的中央一号文件,犹如辞旧迎新的元旦钟声,给寂静的田野带去春的气息,给广袤的乡村增添新的活力,给亿万父老乡亲送上新的希望。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围绕加快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添动力,以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作保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一号文件中强调的“五新”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福建考察时,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这为我们做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定下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就是要在连年丰产增收后稳住农业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进,就是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农业农村新的发展。说白了,就是要进一步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美起来,尽快使农业成为有竞争力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回望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辛勤耕耘,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可圈可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点赞。全国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从未有过的“十一连增”,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琳琅满目。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实现了从未有过的“十一连快”,增幅连续5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呈现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缩小的态势。农村改革稳步推进,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等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大改革试点方案破茧而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农村民生持续改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党群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展望新的一年,在“十一连增”、“十一连快”的高基数上,能稳住农业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压力就不小,而要在稳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挑战更为严峻。一号文件用“四个如何”,阐明了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即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何在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农业生产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当然,压力与动力往往相伴而生,挑战与机遇总是随行并存,我们既要认清压力、正视挑战,也要催生动力、把握机遇。为此,一号文件就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五个方面”,出台了32条政策举措,目的就是要推动农业农村实现“五新”发展。

  第一,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现在讲“手中有粮”,不仅是指“库里有粮”,而且要求“地里藏粮”。只要粮食生产能力稳住了、上去了,我们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始终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首先要保耕地,力保耕地不减少,力争地力有提高。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其次要兴水利,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水利骨干工程,做好节水优先大文章,解决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最终要靠科技,健全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科技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并打通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使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资源禀赋是定位器,市场需求是导航灯。要更好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更好地适应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而且要卖个更好的价钱。开辟优化农业结构新途径,要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就是说,我国就这么些地、这么多水,要想把所有的农产品全保起来、都自给自足,已不太现实,也不太经济,资源环境更是难以承载。我们只能选择有保有压、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保重点、保必须。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对重点保什么、压什么,保多少、压多少,怎么保、怎么压,一定要心中有数。要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经、饲三元结构协调发展。要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变单纯的调出粮食为调出肉蛋奶等畜产品和粮食加工产品。要大力培育区域性特色农业,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要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第三,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过去,为了吃饭,我们开荒种地、围湖造田,欠下了大量的生态环境账;现在,为了增产,我们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仍在欠生态环境账。现在是到了还账的时候了,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再不还账,我们这代人日子不好过,对子孙后代更无法交代。传统的靠拼资源、拼消耗,不计代价追求产量的发展路子,确实走不下去了。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该退耕的要逐步退耕,该修复的要生态修复,该治理的要抓紧治理,该节约的一定要节约。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退耕还湿试点范围。要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继续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需要明确的是,优化农业结构也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也好,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四,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核心是看老乡的“钱袋子”。能否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促进农民增收,要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不管财政多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要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效能,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要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总结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验,积极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使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有机结合,形成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拓展农村外部增收渠道,依法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长效机制。优化中西部中小城市、小城镇产业发展环境,为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造条件。引导有技能、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第五,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忽视新农村建设。不管财力多紧,不管新型城镇化多热,都要坚持把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下决心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强化村庄规划的科学性和约束性。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如期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任务,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同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实际报销水平。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落实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搞好垃圾、污水处理和改水改厕,加快改善村庄卫生状况。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要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分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保障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组织基础。

  推动农业农村新发展,要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添动力。一号文件强调,要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完善顶层设计,抓好试点试验,加强督查落实,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重点是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有效机制。对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明晰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试点各项工作应严格限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分类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做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要深化水利和林业改革,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开展水权确权登记试点,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农业用水计量,合理调整农业水价,建立精准补贴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和国有林区改革,明确生态公益功能定位,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培育。

  推动农业农村新发展,要以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作保障。一号文件强调,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一号文件就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健全农业市场规范运行法律制度、健全“三农”支持保护法律制度等方面,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立法、修法建议。一号文件强调,依法保障农村改革发展。农村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立法要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需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立法条件成熟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需要明确法律规定具体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的,要及时作出法律解释。要提高农村基层法治水平。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各级领导、涉农部门和农村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权,理性表达合理诉求。依靠农民和基层的智慧,通过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引导发挥村民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清醒正视面临的风险挑战。要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要求上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要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具体部署上来,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政策,实化细化各项工作举措。要勇于直面挑战,敢于攻坚克难,稳住农业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推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农业农村新的发展。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w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