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经营管理

用一村一品挑起产业扶贫的大梁

2016-09-30 13:35:44       来源: 中国农村网    作者:中共汉源县委 汉源县人民政府

  四川省汉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总人口33万,农业人口占90%。由于农业缺水、工业缺电、运输缺路、财政缺钱,农民群众增收乏力,2010年贫困发生率高达22.6%,一度是贫困县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汉源县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造血式”扶贫,在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镇123个,专业村镇经济总收入26.3亿元,专业村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00元,高出全县13%,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

  一、打好“果蔬牌”,建设一村一品百里走廊

  按照“一乡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思路,差异化、错位式布局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金花梨、黄果柑和高山蔬菜等专业村108个、专业乡15个,新发展果蔬基地近30万亩,建成一村一品百里果蔬走廊特色产业经济带。全县农业总产值中,果蔬产业产值比例达到了74%。依托百里走廊深入开展村企对接、村企共建活动,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10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家,家庭农场330家,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良好格局。清溪镇同心村、皇木镇红花村等昔日乱石滚地、泥路颠簸的贫困村,通过发展甜樱桃、高山蔬菜等产业,建成“户户有果园、家家住新居、处处是景观、人人露笑脸”的幸福美丽新村。

  二、唱好“林草戏”,变荒坡荒山为金山银山

  改山改土改观念,按照“山顶生态戴帽子、山腰栽树找票子、山下种粮饱肚子”的思路,把发展花椒、核桃等林果产业作为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梯次布局一村一品优势产业。全县建成花椒基地10万亩,核桃基地20万亩,实现应种尽种、连片发展,中高山区60%以上行政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昔日的荒坡荒山如今成为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大力推进山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县一村一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75个,认证面积达26万亩。注册涉农商标56件,获四川省著名商标3个。“汉源花椒”品牌价值超过7亿元,获得“四川省首届消费者最喜爱的 100件四川商标”民众投票评选和专家测评“双第一”,成为“天府十宝”,椒农直接增收超过1.5亿元。

  三、奏好“交响乐”,发展三产融合新业态

  推动农旅结合,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思路,促进“田园变公园、新村变景区”。全县36个产业集中的专业村提升为乡村旅游示范村, 13万人融入产业链,乡村旅游助农增收人均超过1300元,占农民人均增收比重的45%。九襄镇三强村依托梨产业优势,打响了春赏花、秋品果的特色旅游品牌,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花卉观赏地”“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四川100个最美拍摄点”。2015年接待游客1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1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00元。推动农工结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原产地加工和精深加工,开发汉源坛子肉、大渡河牦牛肉、皇木腊肉、汉源湖鲜“四种肉”和玛卡酒、紫薯酒、黄果柑酒、白兰地、阿咪子“五瓶酒”等特色农产品,昔日“背兜装不下、汽车拉不满、产品卖不出”的状况彻底改变。推动农商结合,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进浙江“赶街网”建立村级运营服务站点200个,挂牌成立天府商品交易所汉源花椒交易中心,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目前甜樱桃网上销售超亿元,占总额21%以上。

  四、出好“组合拳”,创新产业扶贫新机制

  加大项目整合力度,近年来累计整合项目资金22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农村公路、农村水利“三年大会战”,夯实了一村一品的发展基础。每年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3年来直补农户6000万元,平均每亩超200余元。创新科技支撑机制,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11个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广“稻-蒜-果”“猪-沼-菜”等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甜樱桃等优势产业亩产值达3万元以上,效益提高10倍。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构建“专家+农技人员+农村技术能人”三级技术服务人才体系,社会化采购百名土专家、田秀才定点服务贫困村、贫困户,提高生产管护水平。双溪乡申沟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2年以来统筹整合项目资金1800余万元,完善路网渠系,打造景观节点,改造村容村貌,建成白凤桃产业基地1.2万亩,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部“中国美丽乡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4732元增加到2015年的13500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带动脱贫攻坚的好路子,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抓好此项工作,实现全县农民同步达到小康的目标。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