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工程来抓,确立了“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出台多项政策、安排大量资金、开展系列活动,重点帮助贫困县、乡、村培育和发展一村一品,着力解决农村产业基础不稳、农民致富门路不多、全面建成小康后劲不足等问题。省农业厅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文件精神,突出主导产业,发展专业村镇,努力打造湖北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精准扶贫,全省一村一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省共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1517个,专业乡镇119个,其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81个。从事主导产业农户达120万户,从业人数达343万人,主导产业总收入达到859亿元。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推进扶贫攻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抓板块基地建设,夯实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基础
建设农业板块基地,是湖北发展一村一品的创新之举,具有地域上集聚、品种上集中、投资上集约、技术上集成、产业上集群的特点。“十二五”期间,省政府出台了《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立建设优势特色板块基地的发展战略。2013年省农业厅编制了《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先后投入财政资金11.28亿元,撬动社会投资1000亿元,在全省建设优质水稻、“双低”油菜、蔬菜、三元猪、水产品、速生丰产林、柑桔、优质棉、优质专用小麦等九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家禽、食用菌、蜂产品、魔芋、茶叶、中药材、牛奶、板栗、蚕茧等九种特色农产品基地,形成了潜江小龙虾、公安葡萄、宜都蜜柑等一大批一村一品特色板块基地。
二、抓“三万”活动,增强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动力
近几年来,围绕促进农村发展主题,省委、省政府连续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简称“三万”活动),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每年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农村一线,“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有“三万”工作组,开展结对帮扶,指导农村一村一品发展,激发了农业农村经济活力。今年“三万”活动围绕“发展一村一品,助力精准扶贫”主题,省财政筹措3亿元资金,省农业厅等省直10个部门从涉农项目中整合筹措28.5亿元资金,引导和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和有识之士投资捐资,支持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省农业厅整合3000万元精准扶贫资金,投向特色产业村镇。宜昌市整合5亿元项目资金,加强柑桔、茶叶一村一品基础设施建设。仙桃市搭建政府、企业及农户联保平台,每年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黄鳝养殖大镇——张沟镇,提供2亿元以上贷款,改善养殖条件,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三、抓村企对接,激发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活力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安全、营养和差异化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为有效满足市场对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原料的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积极引导、搭建平台,多措并举促进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与一村一品村镇无缝对接。通过参股合作、订单生产等方式,建设了一大批优质专用原料基地。既解决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供应,又解决了一村一品农产品销售问题,实现了村企“双赢”。宜昌蜜桔、恩施玉露茶叶、长阳高山蔬菜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随州市引导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裕国菇业”与随县三里岗镇对接后,企业投资4500万元,兴建香菇大市场和优质原料生产基础,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目前,全镇80%的农民从事香菇生产、90%的收入来源香菇产业,香菇产业已成为三里岗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
四、抓三产融合,提升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效益
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与“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一村一品村镇在巩固一产业的基础上,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带动,不断向二三产业延伸,同时吸纳新技术、新业态,拓展农业功能,推进融合发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枝江市七星台镇鸭子口村,依托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兴建冷藏保鲜设施,开展直供直销,打响了“鸭子口蔬菜”品牌,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地认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农民人均增收17140元。我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积极上线“楚天优品”、“垄上优选”、“楚河商城”等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宜都市红花套镇是柑桔生产大镇,引进柑桔罐头加工企业丰岛集团,打造了“丰岛鲜果捞”等品牌,创建了“丰岛微商城”,开设了淘宝、京东“丰岛旗舰店”,线上线下互动,产品远销欧盟等国,年销售额达1亿元,年发放农民工工资2400万元,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