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经营管理

深化农村改革的德州探索

2016-09-13 16:15:33       来源: 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徐 刚 李春艳 周 嵘

七月流火,穿行在德州的乡间田地,从成方连片、绿意葱茏的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区,到人潮涌动、热火朝天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从憨厚朴实、悠然自得的农民,到满脸希冀、信心满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记者亲身感受到了德州农村改革鼓角声壮、步伐铿锵,深刻体会到了德州农业发展生机盎然、图景清晰。

把守山东西北大门的德州,是全国著名的“粮仓”,是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2015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564.9万亩,粮食总产量178.1亿斤,比上年增产4.8亿斤。德州用占全国1/60的种植面积,产出了约占全国1/38的粮食产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有力贡献。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大力加强,更离不开德州人对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懈探索。德州市市长陈飞表示:“德州是农业大市,潜力巨大,我们要坚决贯彻好中央精神,在新一轮农业改革中走在前面。”近年来,德州市抢抓改革先机,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激活农村土地产权等重点领域汇才聚智、大胆创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一手抓主体培育,一手抓托管服务,着力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问题不断加重,“谁来种地”成为农业发展绕不开的难题。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的德州,如何应对该问题,更考验执政者的智慧。“无论是从破解‘谁来种地’的问题导向看,还是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导向看,都必须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来推进”,德州市副市长董绍辉指出。

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家庭农场正是这一背景下崛起的一颗“明星”。农场主魏德东起初经营农资,2008年流转了320亩土地开始规模化种植,后来逐步扩大到3000亩,并于2013年3月注册了德州市首家家庭农场。农场与山东良星种业公司合作,承接小麦良种繁育订单,每斤小麦比市场价高出0.2元左右。为了帮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他又牵头成立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购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等服务,每亩地比传统种植增收400元以上。如今,入社农户达4000户,入社土地面积达4万多亩,占德平镇土地总面积的40%左右。

乐陵市郑店镇瑞泽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虽没有魏德东及其创办领办的家庭农场、合作社那么闪耀,却也有代表性。面对老年人种不了地、年轻人不想种地的局面,樊屯村“两委”于2014年9月领办合作社,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把全村4012亩土地集中起来,除了1800亩盐碱改造地转给外来老板种果树外,其余2200多亩地转给村内8个家庭农场种粮食,合作社负责提供农资购买、测土配方、机械作业、粮食烘干、品牌销售等服务。“土地交给想种地、能种地的人去种,合作社专门搞服务,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规模优势。”樊屯村村支书、合作社理事长樊学彬认为。据他介绍,合作社服务范围早已超出村域,今年机械作业面积有1万多亩,涉及20多个村,肥料供应面积更有4万多亩。

“无论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还是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在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通过宣传、培训、服务、扶持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多样化规模经营齐头并进的农业发展格局。”德州市农业局经管处处长张洪星告诉记者。

据统计,目前德州市已培育农民合作社1309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7家、省级示范社214家;培育家庭农场1762家,其中省级示范农场6家;发展100亩以上种粮大户536家,其中过万亩3家;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280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2家,国家级17家。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有力带动了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流转土地面积达152.9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5.2%。

“土地流转必须与农村人口、劳动力转移等实际情况相适应。对于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方式,要依靠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帮助解决种地问题”,德州市农业局局长郭平银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有着清醒认识,“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土地托管等方式,帮助一家一户减轻种地成本、减少后顾之忧,这也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正是瞄准了德州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前景,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据公司副总经理李朝刚介绍,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先后购置大型飞防直升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各类农业机械近700台套,以开展植保服务为主,还提供代耕、代播、代灌、农技培训等综合服务。今年,已在全国完成飞机喷防面积100多万亩,其中在德州承担了6万多亩的政府购买统防统治服务。

在齐河县8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内,记者见到了前来查看小麦长势的农民刘昌利。67岁的刘昌利是焦庙镇席庵村村民,他家4亩多地自从享受到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后,刘昌利表示省心太多了:“种子、农药、化肥、灌溉、机耕机收,都有补贴,价格比市场上一亩地能低100多元,而且是统一服务,不用像以前那样到处找机器,省心省力,而且产量也高。”从地里解放出来的刘昌利,一年中大概有200多天在外打工,一年下来也有1万多元的收入。而武城县甲马营镇志远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则展示了另一种服务模式——土地托管。成立于2013年的合作社除流转1800亩土地自主经营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土地托管服务,托管面积达3万亩,包括全程托管和半托管,全程托管即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全程服务,半托管即合作社根据农户需要提供部分环节的服务。“全程托管小麦、玉米两季630元左右,比老百姓自己种植成本下降10%—20%,粮食产量增加20%—30%,每亩可节支增效三四百元。”合作社理事长牛文志介绍说。

实际上,土地托管已在德州大地蔚然成风。平原县前曹镇益民土地托管合作社组建了农机、农技、农资、劳务、植保5个专业服务队,下设综合服务站10个,累计入托农民达1500多户,托管土地4万余亩;夏津县郑保屯镇郑保屯村支书黄存亮牵头成立粮丰恒兴粮食种植专业联合社,吸纳全村1万多亩土地全部“入托”……数据显示,德州市农村土地托管面积达570.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1.4%。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兴起,或许可以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

一手抓确权颁证,一手抓产权交易,着力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是确权扩能”,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后,德州各级干部群众很快形成共识。

正是在这一理念推动下,德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迅速推开。从2013年第一批工作试点开始,到2015年这项工作基本结束,全市7642个村完成了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占有耕地村数的97.38%;确权承包耕地768.88万亩,占集体承包耕地面积的98.93%;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04.12万本;12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规范的信息数据库。

“确权颁证是农村各项改革的基础,既对明确农民财产权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意义重大,也为我们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探索实行土地‘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等打下了良好基础。”德州市农业局局长郭平银认为。

提起农村产权交易,武城县经济开发区赵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君连声点赞。该村集体有120亩机动地需要流转出去,村里起初估算的价格是每亩300元,但通过武城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外公开招投标后,价格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价格达到每亩1100元,这个“奇迹”让村集体直接增加收入近30万元。

武城县农村经济管理局局长王洪胜告诉记者,2014年年底,武城县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提供场所、信息发布、组织交易等服务,履行产权交易鉴证职能。中心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养殖水面经营权等10个可交易类别,同时还建立了县级综合产权交易中心、镇街综合产权交易服务站、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点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网络。他把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形象地比喻成“超市”:作为卖方的农民和作为买方的种植大户可以在“超市”里自由交易,实现了有供需意愿的交易主体的信息对接,还保证了交易阳光操作。

释放农民财产权能、破解农村贷款难题是农村产权改革的重要内容。早在2013年,武城县农经局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联合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开始探索土地抵押贷款。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后,该县进一步规范抵押工作流程,明确了“八步工作法”。2015年12月,武城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

作为武城县土地抵押贷款首个“吃螃蟹”的人,鸿犇家庭农场赵希城感慨万千。2014年初,他以流转的286.9亩非基本农田30年的土地经营权作抵押,从信用社取得了260万元抵押贷款,新增肉牛200头;今年又贷了300多万用于扩建牛棚,扩大养殖规模。“这些年最发愁的就是想扩大生产缺钱,想贷款没有门路,有了土地抵押贷款,真是帮了我大忙。”赵希城如实说。

如何调动农信社等金融部门贷款的积极性,降低金融部门风险?武城县建立了“经营权抵押+中介担保+风险基金补偿”的模式,县财政设立了1000万元的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出现的因开展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产生的损失给予一定补偿,精心筛选核定有资质、实力强、诚信度高的担保公司依法提供担保,增强金融机构发放此类贷款的积极性。此外,还制定了风险防范“项目池”制度,从全县新型经营主体中选择优质主体,建立承接抵押土地经营权的项目库,当借款人无法还贷时,由产权交易中心负责收储,进行二次挂牌流转。目前,武城已吸引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德州银行、圆融村镇银行和信用社5家金融机构参与,共为新型经营主体贷款54笔,贷款金额4500多万元。

与武城同批成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的还有乐陵市。据乐陵市农经局局长张栋介绍,该市自2013年3月开始开展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以来,累计为1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9笔,共计2651.8万元。

乐陵市副市长刘吉军对记者说:“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以说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及时雨,为新型经营主体解了燃眉之急,在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杠杆作用。”

据了解,到去年年底前,德州各县(市、区)已全部建立起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平台,产权交易、抵押贷款等工作都在密切推进中。

一手抓委托代理,一手抓审管分离,着力夯实农村和谐根基

“现在村里的钱、账和公章都在街道管着,我们老百姓心理踏实,不再担心村干部乱来了。而且街道办还有审计站,过段时间就会对村里搞次审计,刚开始大家都认为是走过场,没想到半月后审计报告贴在公示栏上,大伙都服气地说这账查得太细了!”禹城市市中街道办事处卢庄村村民卢洪涛感叹。

卢洪涛所描述的事情,是禹城市大力推行的“五代理一审计”“三资”监管模式。

据禹城市经管中心主任王建介绍,2014年,禹城针对农村财务管理中的现实问题,探索推行村级事务“五代理”工作机制,以乡镇经管站为依托,成立村级事务“五代理”服务中心,集中统一代管村级资金、资产、账务、公章、档案。该市将村集体所有收支录入“农经三资管理系统”,规范账目、资产台账、现金管理。在代管村级重大经济合同资料等档案的同时,设立村级招投标服务机构,规范村级资产资源经营。在不改变村级公章所有权、使用权的前提下,将全市1007个村党支部、村委会、财务“三大公章”集中存放,严格审批使用程序。

2015年,为解决农村财务审计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身份问题,禹城市进一步探索创新,实行“管审分离、以审促管”新模式。在市一级层面,禹城市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长担任主任的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综合办公室,在市经管中心新设立经济审计科,再把财务管理科从农业局单列出来,与市综合办合署办公,“一办两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乡镇层面,将经管站一分为二,把审计职能从经管站分离出来,设立单独的审计站,按照“40个村2名审计人员”的标准,全市配备55名专职审计员,做到场地、人员、资产、档案、业务“五独立”。

禹城市农业局局长岳清国告诉记者,按照要求各乡镇三年内要对所有村庄账目审计一遍,目前全市已审计401个村、资金4600余万元、认定违规资金82.4万元、收缴追回78万元,19名村支部书记受到谈话诫勉、通报批评等处理。据介绍,2014年底,禹城市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群众来信来访中有近70%的案件是反映农村干部经济问题,特别是财务问题,这也成为推动“审管分离”的一个直接原因;而实行“审管分离”以来,全市农村经济类信访案件同比减少50%以上。

“通过实行‘五代理一审计’,俺们村干部受到的约束确实比以前多了,用起钱来更麻烦了,但老百姓不再疑神疑鬼了,我们工作干起来就更加轻松痛快了!”市中街道办事处前寨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克水道出了心声。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德州市副市长董绍辉的话语,表明了德州市对农村“三资”的态度。

目前,村级事务“五代理一审计”工作已在德州市139个乡镇(涉农街道)全面铺开。

乐陵市西段乡审计站站长闫超向记者介绍:“按照年初制定的审计计划,2016年要审计40个村。除完成本乡34个村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外,还承担其他乡镇6个村的交叉审计任务。”

围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德州市探索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健全“三资”监管系统、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都在紧密推进中。

2015年3月,乐陵市按照德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农村“三资”问题专项治理,摸清了全市1089个村集体“三资”家底,并研发了农经“三资”监管信息系统。乐陵市经管局副局长信婷婷告诉记者,村民可凭临时查阅权限在线查看本村近三年所有财务信息和固定资产台账,包括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扫描件、固定资产照片。乐陵市郭家街道办事处经管站站长张敏介绍说:“我们街道52个村的‘三资’信息全部挂到了网上。截至目前,已查出不合理资金使用14起、不合理资产处置9起,挽回集体经济损失8万余元。”

从发展规模经营到激活沉睡资本,从发展集体经济到强化“三资”监管,在广袤的鲁西北平原大地上,处处吹响着向新一轮深化农村改革进军的号角。在改革的浪潮中,德州人面前,变的是农村改革的深度与广度;而不变的,是重农强农的坚定决心和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光明前景。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