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5 11:10:24 作者:邓华宁
海南省农信社近年来瞄准农村金融这一世界性难题,以多项创新突破农户贷款“小而分散”、“信用缺失”、“难以盈利”三大壁垒,7年累计为58万农户发放小额贷款195亿元,占全省农户一半。农户户均贷款从3000元增长到2万多元,助农增收效果明显,获得农民广泛信任,农信社农村存款逐年大增,农户小贷加速循环壮大,开创了保本微利可持续的“海南模式”。
打造信贷队伍扎根农村服务
“发展普惠金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写入党的决议,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三届全国劳模、海南省农信社理事长吴伟雄说,农民贷款难,根子在银行:成本高金额小、无抵押担保,银行普遍畏惧,没人愿意干。要开展农户小贷,首先要有一支扎根农村的信贷员队伍。
2008年以来,海南省农信社在琼中贫困山区组建小额信贷总部,借鉴格莱珉模式,大批招收学农大学生担任小额信贷技术员,目前已经发展到560名大学生小贷员。这些大学生8成来自农村,对“三农”有天然感情。经过严格培训后,被安排在农村网点“摸爬滚打”。
“我来昌江3年,为了给农民送贷上门,跑遍了山沟沟里每个村。”脸庞黝黑的昌江县小贷部副经理容冠,是个“85”后男生。他说,起初上门送贷,常被当成骗子和传销,甚至被轰出门。现在农民发现小贷好用,每天电话打不停。“昌江是山区,有时送两千元贷款跑一整天。但只要农民受益大,就值。”容冠与11名小贷员人均每天骑电动车30公里以上,短短3年为4400多户农民发放贷款,占全县农户总数七分之一。
农信社要求大学生小贷员不仅要吃苦耐劳,还要发挥出自身知识水平高、信息灵通的优势,真正帮助农民的生产经营。澄迈县小贷员唐华理经过自身几年的努力,成为一名服务农民生产的能手。澄迈县瑞溪镇的养猪专业户曾令武曾因一场猪瘟濒临破产。小贷员唐华理听说后,主动放贷2万元,并申请4818元利息全免。此后,唐华理又建议曾令武搞立体生态养殖:猪粪干湿分离,干的当底肥,湿的养鱼。曾令武如今已有2口鱼塘,养鱼7000多条,养猪35头,年收入七八万元。唐华理总结出的“帮扶三招”在小贷员中广为流传:供信息,搜集各类致富信息,印成传单;传技术,请技术专家,开设讲座;找市场,帮助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
近年来,大学生小贷员们还建立“农村产业指引”、“贷款风险案例库”、“三农专家委员会”等,提升为农服务综合水平。“基层有大学生成长的广阔天地。”已经在基层挂职半年的小贷员杨民说,他联系农技站为农民送技术,最近还打算与妇联、团委一起为农民办金融知识培训班。在海南农村采访,经常可以听到小额贷款助农致富的例子:屯昌县九拉村林桂美从“苦大姐”变成“甜大妈”,她的女儿如今也成为一名小贷员;陵水农民贷款种植圣女果整村住进小洋楼……
创新信贷模式满足农户需求
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有两类,一是农忙季节购买生产资料,二是农户的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等开支。以往金融机构发放农户贷款“卡”的很严,要农户到县城申报各种证明,让农民望而却步。推广普惠金融,首先要针对农户特点需求设计产品,方便农民使用。
农村市场面广、线长、点多,大学生小贷员们联合攻关,设计出“一小通”贷款模式:上门送贷,了解农户;满足条件,一律放贷。“凡5万元以下贷款,不论用途,一次申请,十年反复使用”。“一小通”2012年获得人行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已衍生出“盛业贷”、“一抵通”等12种针对农民的新产品。
农信社小贷员发放“一小通”循环贷不拘一格,可以根据农户的生产规模、生产形势自己判断,贷款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一个个年轻的大学生手里。
2009年从北京交大研究生毕业的许志芳,当小贷员刚5年就成为片区主任。她不仅能跑,而且喜欢钻研用金融杠杆助农增收致富的方法。记者跟随许志芳采访,一天跑了4个乡镇2个村,一路看项目访农户审贷款,马不停蹄。许志芳去年刚买汽车,一年就开了3万公里。“每周顶多休息一天,晚上经常七、八点回家。”
“发现一个经济能人,带起一个专业村,普惠效率最高。”许志芳说。
海口市三门坡花卉协会会长张剑雄,有国内市场销售渠道,利润丰厚但产量不高,与村里农户也没有合作。许志芳牵线搭桥,一次性为165户村民发放总共400万元小额贷款种植花卉。她在海口3年扶持了10多个农产品协会,带动农户小贷4000多笔,一批农户发家致富。
为了让农户贷款更便利,农信社大手笔投入在全省安装3万多台EPOS机,覆盖全省所有2000多个行政村,营业门店覆盖全省450个乡镇和97家农场,安装1200多台ATM机。现在,海南绝大多数农民足不出村就能通过EPOS机拿到贷款,或者办理小额存取款、缴话费和水电费等多种业务。
培育信用链助力可持续发展
经过7年多的实践,农信社由起初的以城市市场利润补贴农村市场,到今年1季度农户小贷首次实现盈利。吴伟雄说,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同时要保本微利可持续发展。舍弃了这个宗旨,那些纯粹商业目的“普惠金融”结果只能是“广告效应”或“昙花一现”。农村金融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如果自身不能持续发展,普惠金融最终会成为“无源之水”。
“政府贷款还要还吗?”小贷员们最初到农民家里做贷款宣传培训时,常遇到这样的提问。2007年前,海南农信社在实行小贷员制度以前,因管理不善和农民诚信体系薄弱,曾亏损14.48亿元。
农信社小贷总部副主任陈南威说,2007年农信社曾对1000多个农民进行调查,发现农民信用观念模糊。有的农户甚至说:“扶贫贷款都不用还,农信社是国家的,也一样。”在2008年,屯昌等地发生多起农民集体欠息事件。
“小额贷款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迈过农民‘诚信’坎”。农信社副主任陈奎明说,我们用三招培育农村诚信:加强诚信意识培训;出台诚信奖励金制度,正向激励诚信行为;联合司法部门,惩罚拒不还款的“老赖”。
正向激励是海南省农信社的另一项创新。按照农民诚信等级发放“奖励金”,让农民“自己决定贷款利息”。农信社将财政补贴的涉农贷款贴息5%至8%全部返还诚信农户,自己还拿出利息中4.68%奖励农民。累计起来,最诚信农户可拿到9%贴息,最诚信农民最终实际支出利率仅在1%至1.7%之间。农信社还加快建立农民诚信数据库,越讲诚信,贷款越宽松,利息越低。
违约欠贷有传染性,一户农民故意不还可能影响一个村。农信社小贷部主任莫敏介绍,农信社7年累计发放的68万笔小额贷款中,有6千笔本金逾期。经查,不少是受台风等灾害损失,短期无力偿还,这类贷款要顺延。对于极少数有钱不还的“老赖”,一户一户上门催收。乐东一农户刚盖新房,装修也讲究,却拖欠2千元贷款不还。莫敏到农户家面对面说服,仍无效。她就与同事一起,帮助该农户收割稻子。受感动的农户终于还了贷款。
统计显示,海南省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不良率近几年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2014年不良率为2.25%,符合“5%以下”的监管要求。
编织金融网络实现乘数效应
坐在家里,在手机银行上输入借款3万元,不到一分钟,钱就转到自己银行卡里了。令琼海市绿岛农资公司总经理严树声如此轻松的,正是海南省农信社的“一小通”循环贷网络版。因为严树声以前的贷款记录都录入了电脑,他获得了电脑自动“分配”的10万元的授信额度。严树声已先后两次通过电话银行领取贷款,总额8万元。
“农村没有城市的集中和高效,农村金融更需要移动互联网来提升效率。我们对前沿技术变革盯得很紧。”莫敏说,几个月前,李克强总理视察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的消息在新闻联播播出后,农信社就立刻派人前去实地学习。回来后立即着手研发新一代基于大数据的网上贷款审批发放模式。农信社已将全省50万户农户,以及几万户中小微企业信息,全部录入数据库,同时还整合进了人社、税务、人行等信用信息。今年10月,与前海微众银行功能相似的一款产品——农信社“手机受理贷款申请功能”上线。莫敏介绍,移动互联技术对农村金融作用巨大,一些农村出现了“乘数效应”,即农户生产经营规模与农信社业务量“双倍增”。
海南省农信社科技处副处长白宗钦说,2007年以前,海南农信社所谓的“数据中心”不到40平方米,仅提供传统的柜面存折存取款、汇款和贷款服务,省社的科技人才只有8个人,没有技术开发能力。“农信社的领导班子决心培养自己的技术能力,走自主创新之路。”从2008年开始,省农信社大量招收高层次技术人才,发展到目前已经有150多人,按照市场需求,分成四大模块,每年的技术成果都在10个以上。
5月份在屯昌举办的海南省农博会上,做葡萄酒行业的海南福源灏公司经理陈少波认真参观了农信社的现代化展厅,他说,“农信社推出的‘银商伙伴’服务,远远不止是帮我们解决融资问题,而是给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现成的B2B平台,使我们搭上互联网快车。”食品零售商裕祥隆总经理刘海城说,以前为应付6000多个销售商而手忙脚乱,加入农信社的“银商伙伴”后,销售商都由电脑管理了,公司主要精力用来发展业务。海口农商行行长吴敏介绍,农信社新推出的“银商伙伴”仅仅几个月,已有70多家企业上线进行交易,累计交易额2729万元。
截至今年6月末,海南省农信社44余万户手机银行客户累计交易791.64万笔、交易金额519.6亿元;累计发行集银行卡、电子现金、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手机支付卡6016张、社会保障卡290万张、居民健康卡480万张、校园一卡通卡7万张。
“农信社要做农民和小微企业的保姆,他们的需求在哪里,我们就服务到哪里。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桥梁和工具,在广阔的农村可以大有作为。”吴伟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