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6 22:19:20 作者:赵玲玲
3个月前,奥康国际(26.94, -0.29, -1.07%)以4.8亿元的高溢价收购了跨境电商兰亭集势25.66%的股份,成为兰亭集势第一大股东。3个月后,兰亭股价报收每股2.76美元,已不到奥康每股6.30美元的收购价的一半。有市场人士估算,短短3个月,奥康浮亏近2.7亿元。
“连续亏损了7个季度的兰亭集势是导致其股票大跌的根本原因,兰亭集势业绩疲软,奥康的转型进程或许会因此受阻,跨境电商面临较为严峻的局势。显然,这并不是奥康一家面临的问题。”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向“互联网+”进军,奥康步伐受阻
在奥康董事长王振滔看来,如今是“三天河东,三天河西”,稍不留神就可能因为跟不上时代,而在互联网营销竞争中被“大浪淘沙”。加之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提出了一系列支持“跨境电商”的举措,这些成为奥康收购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兰亭集势的初衷。
然而,事与愿违。尽管双方合作前景被普遍看好,却不能抹杀兰亭集势业绩持续疲软“拖累”奥康转型步伐的事实。根据兰亭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营收9080万美元。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兰亭二季度净亏损为560万美元,而这已经是兰亭连续6个季度亏损。
雪上加霜的是,除了兰亭集势的业绩疲软,奥康自身的业绩也成为投资者质疑其“互联网+”转型能否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有数据显示,2014 年奥康营业收入29.7 亿元,同比微增6.05%,净利润2.6亿元,业绩有所回暖。而在2015年第二季度,奥康的盈利却实现了约90%的增速。分析认为,奥康的业绩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坏账冲回,随着坏账转回等因素,这种缺少收入支撑的高增长恐将昙花一现。
对此,奥康则公开回应,上半年公司加大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致使其结构和总额发生变化,公司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予以相应调整,公司不存在调节业绩的情况。
追捧跨境电商,纺织服装业转型大戏
五马街是温州旧城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当地颇为著名的商业街。在这条长400 米、宽12 米的空间里,除了奥康,还聚集了报喜鸟(8.44, -0.94, -10.02%)、森马服饰(11.98, 0.13,1.10%)等众多的本土名牌。在国内服装企业面临严峻挑战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服装销售渠道逐渐走向式微。而转型跨境电商并不是奥康一家的选择。
三个多月前,报喜鸟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报喜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将分两期、共投资2000万元对无锡吉姆兄弟时装定制科技(以下简称吉姆兄弟)进行增资,完成后将持有吉姆兄弟35%股权。本次投资到位后,吉姆兄弟将逐步进入跨境电商业务,为境外消费者提供成衣定制服务。据悉,在“一主一副”新战略指引下,报喜鸟将集中资源全面向互联网化转型。
今年4月,森马服饰发布公告称参股韩国电商ISE,以1.15亿元跨境收购其股权,拓展海外业务。随后,雅戈尔(14.37, 0.44, 3.16%)(600177,SH)也以自有资金向间接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新马国际增资20亿港元。增资完成后,新马国际的注册资本将变更为29.4亿港元。
据统计数据,仅杭州4月一个月的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就高达1.5亿元,逆势大幅增长757倍,环比增长1倍。在此带动下,1—5月全省跨境电子商务出口4.3亿元,增长317.1倍。
“中国的服装企业之所以对并购海外企业,加码海外业务,发展跨境电商进而实现国际化充满热情,其背后隐藏的是这一领域发展瓶颈的现实。企业要转型升级,获得发展先机,寻求海外市场支持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而这也是服装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寻求更大发展的必经之路。”浙江一家服装生产商的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跨境电商火爆市场,是“炒作”还是“良药”?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梳理时发现,近来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开始变更业务范围逐渐在向“互联网+”、“跨境”、国际化等热门概念领域靠拢。对于本土品牌先后发力跨境电商,有业内人士认为,多数企业的主要目的在于资本运作。
“跨境电商火爆市场的背后存在不少投机企业,其中不少本土品牌宣布转型跨境电商并非意在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更不会促进跨境电商行业进步,目的还是创造概念吸引投资,使企业股东的利益实现最大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跨境电商人士称。
朱庆骅则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应该说这种转型是企业业绩改善的良药。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变为中低速增长,同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由线下购物转变为线上购物。电商、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为提高企业业绩,传统企业必须转型。”
服装企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朱庆骅建议:一是专注细分垂直领域,在单一品类的专业性上有所加深;二是提高企业对用户反馈以及数据收集能力,了解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生产;三是用心培养、经营品牌粉丝,增加粉丝与品牌的共鸣,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