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8 23:31:01
这家企业的十年轨迹,见证市场风云。
2007年起,湖北宜昌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昌交运”)道路客运蓬勃发展,2010年、2011年连续2年毛利润突破亿元大关。
残酷的是,汉宜铁路开通后,该项指标迅速下滑至4000万。
几经努力,2014年、2015年,毛利润奇迹般攀升至600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11亿元,同比增长14.59%。
对于这条“V”形曲线,宜昌交运道路客运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杰感慨万千:“辉煌过,也惨败过。现在才明白,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本不是你死活我的对抗关系,而是扫除盲点、无缝对接的协作关系。”
放弃长途,填补高铁盲点
宜昌交运的辉煌并不遥远。2011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我省首家、全国第三家道路运输行业的上市公司;长途客运班线超过60条,覆盖省内17个市州,直达全国除新疆、西藏、内蒙古和东北三省之外的所有省份。
2012年沪汉蓉高铁汉宜段开通,让宜昌交运风光不再。
他们不想坐以待毙——降低票价、更新车辆、提升服务,但收效甚微。
命悬一线之际,宜昌交运主动断臂求生。
2013年,公司决定放弃800公里以上的长途运输,避开高铁速度优势覆盖的区域,重点培育县市直达、城乡对接的城际公交或短途班线,拾遗高铁民航“盲点”。
改革风暴,掀起巨大震动。
老员工想不通:“这是忘本!长途运输是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命根子!”
客车司机满腹狐疑:“一张宜昌到上海的车票500元,一车宜昌到宜都的旅客,车票总额也卖不到这个价,这样的改革能走多远?”
顶着争议,改革的脚步坚定向前。
投资1亿多元,他们先后完成宜昌市下辖三区四县一市8家客运企业的整合重组,开行城际公交,所有运营车辆均为LNG豪华客车,车内wifi覆盖,降低营运票价,采取公交化运行。
目前,长途班线车辆由原来的120余台锐减至34台,日均运行10台;而宜昌境内的城际公交、短途班线总数达177条,公车公营车辆达539台。
一减一增中,下滑曲线又昂起了头。2014年和2015年,道路运输产业年收入均突破3亿元,利润节节攀升。
进军旅游业,多元发展拓新路
国庆佳节,伴着习习江风,从北京来的游客站在“交运·两坝一峡”旅游船的船头,欣赏川鄂咽喉的风情。
这是宜昌交运借助长江三峡的天然资源禀赋,依托企业“港站车船”形成的集团优势、进军旅游产业的一个缩影。
宜昌交运旅游船营运部经理徐丽娜介绍,公司通过并购等方式,开发运营“交运·两坝一峡”“交运·长江三峡”“交运·夜游宜昌”“交运·景区直通车”等特色产品,2015年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1.53亿元,利润1720万元。
他们还在旅游产业链上动足脑筋。
在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站,小型车辆停车场可让乘客将私家车停放于此,搭乘汽车或高铁外出,方便安全;引进知名连锁酒店,入住率稳定在六成以上;引进品牌餐饮企业,改变乘客心中“车站附近无好货”的旧观念。
围绕汽车销售、物流等关联产业,他们也小试牛刀。
开发的“一城(汽车贸易城)十店(4S店)”,整车销售量逾8000台/年,销售收入逾10亿元,经营效益稳步上升。
借助宜昌东站物流中心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公铁联运优势,积极打造“服务大宜昌、辐射渝东鄂西”的综合物流服务产业。
对此,省运管局局长陶维号表示,在高铁网络越织越密、私家车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宜昌交运的改革创新为传统道路运输企业转型,提供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