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企业

P2P跑路事件调查:那些迷人的“花式忽悠”

2015-12-15 08:25:15   

  “他们拿过政府颁发的奖杯,我们去找政府。”前期《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赴浙江调查P2P跑路事件时,一名资金受损的投资者激动地站在已经被查封的公司门口,扒着玻璃门窗高声喊道。

  可是投资者说的这个奖杯并非政府颁发,而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奖杯。但是,投资者并不能清晰地分辨。

  当前互联网金融风头正盛,大量鱼龙混杂的P2P平台涌现,与之相伴的是,为争夺客户,降低获客成本,出现了大量吹嘘、滑稽的宣传手段,骗取大量前赴后继为了高利润而不顾“合理逻辑”的投资者,导致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P2P平台自贴身后有“银行”

  “我们是一家银行,只做房地产业务,资金放在我们这里绝对安全。”一名年长的投资者曾经这样描述过一家P2P平台的宣传方式。该投资者参加某团体组织活动,这家平台为活动的赞助方,当活动结束的时候,一名男士拉住了参加活动的所有大爷大妈,讲出了上面一番话。更夸张的是,该平台居然声称其名称叫“普惠银行”,大量的年长人士在经过短暂的洗脑之后,纷纷在一张白纸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并承诺在未来几天之内存入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元的存款。

  一些P2P网贷行业诞生的一刻起,就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背书”的可能性,而在备选对象中,银行以安全可靠、深入百姓成为其利用的“炮灰”。

  这些千方百计与银行搭上关系的手段其实大同小异:第一,平台计提的风险准备金账户开设在某某银行,由银行监管;第二,平台同某某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第三,平台同某某银行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第四,平台借款人和投资人账户均开设在某某银行。

  事实上,更多情况下,平台所谓的在银行的某某账户,与老百姓平时在银行开设的个人账户从实质上讲并无差异,仅仅是将钱选择了A银行而非B银行而已,如果硬要说区别,那么则是,一个是个人账户,一个是企业账户,仅此而已。

  李鬼行业协会遍地开花

  寻找靠谱背书,始终是一些P2P平台推广的不二法则,除上述的银行之外,看似有政府背景的行业协会也成为一些P2P平台的目标所在。

  但是当前,在网贷行业存在游走着大量虚假,以骗钱为主要目的的行业协会。运用一个看似带有政府背景的名字,给更多人以错乱感,其中代表之一即“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看似熟悉的名字,实则偷龙转凤。于2014年4月获得国务院批复,由央行条法司牵头筹建的正规军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两个名字相似度高达99%。

  在李鬼行业协会的网页上可以看到该协会所谓的高层并无一人出自互联网金融行业,而会长宏皓的个人新闻占据了整个新闻页面,此外,本报记者多方打听了解到,宏皓也非其真实姓名。

  在李鬼协会之外,也有部分群体充当正规军中的“蛀虫”,2015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金融诚信联盟发布公告称,联盟以及联盟的发起机构从未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以及任何第三方收取费用或授牌及颁发证书。但是联盟近日收到全国部分区域的连续举报,称有人以联盟的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图谋个人私利,给联盟造成恶劣影响。

  坏账和风险为零你信吗?

  “平台成立至今没有一笔坏账,坏账率为零。”某P2P平台线下地推人员曾经这样在电话里对记者宣传。而对于记者咨询平台坏账率这一问题,他们也充满了“神奇感”,似乎这是一个较为高深、普通人并不会关心的问题。

  银监会发布的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4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

  无论是借款资源还是风控水平,传统商业银行远在P2P之上,如果按照同样口径计算,P2P的不良率甚至5倍、10倍于银行数字,而那些宣称零逾期、零坏账的平台又从何而来?

  更多平台会声称,零坏账的背后是“银行级风控”在把关。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即能戳破此泡沫: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控成本=信贷利润。

  如果一个P2P平台能够提供超出常识理财所拥有的资金收益,并且能够在大量线下渠道、多种媒体方式中看到平台的宣传成本,那么平台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一定高企。

  风控并非说说而已,高强度的线下调查、精密的系统搭建、高素质人才的配备,这一切都意味着风控成本不是一个小数字。那么,最终的利润何来?平台着眼于长期发展还是只做一票生意,辨别似乎只在一秒钟。

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