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企业

环保企业的困惑:厨余垃圾处理路在何方

2015-12-15 08:24:14   

  这样一个无公害的环保新技术却因10万~30万元的设备费用、2元/公斤左右的运营费,让上海壹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莫伟明头疼不已。

  今年1月开始,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的政府食堂里,一台垃圾处理机每天安静消化着约50公斤的餐厨垃圾。

  “我这一年真的没销售,就放在江桥镇政府,让人来看机器。”上海壹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莫伟明在谈到自己的厨余垃圾处理机时叹了一口气,“我们原先只是觉得技术不错,以为就是卖设备,没想到一路探上来……唉。”

  壹柯环境所从事的好氧发酵堆肥技术进入中国已经十年有余,但运用在厨余垃圾领域的失败者众,成功者寡,很少有企业把它作为主业并活得滋润。

  “我给自己出了很大的难题。说到底,是运行体制上和现有的模式产生了冲突。”莫伟明说。

  传统和创新还差几步

  据莫伟明介绍,维持这台垃圾处理机常年正常运转的,是壹柯环境另一个创始人在硅谷通过环境基因组学研发的微生物配方,经与厨余垃圾搅拌、混合,数小时内降解95%的有机垃圾,最终产出的是有机肥、二氧化碳和水,没有臭味和废水排放。

  将这种机器分散布点于食堂、餐厅、食品加工厂、高速公路休闲站、社区垃圾回收站等,从源头就把垃圾处理掉,这是莫伟明眼中解决“垃圾围城”燃眉之急的好方法——它可以消解占到城市垃圾一半的厨余垃圾,而且相比其他技术,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做到没有废水排放和臭味的。新技术减少了转运和处理时产生二次污染,减轻了建设大型项目因选址而触发的社会矛盾。

  但这样一个无公害的环保新技术却因10万~30万元的设备费用、2元/公斤左右的运营费,让他头疼不已。“我们的技术方向和设备路径,给自己出了很大难题。”莫伟明说。

  和动辄百吨处理量的大机器相比,壹柯环境这种分散式的小机器在价格上贵了30%。

  更重要的是,它和现有的传统垃圾管理模式起了冲突。“现有的收集、运输、压缩、转运、焚烧、填埋,一系列问题就产生在这些环节。”一般来说,垃圾处理的社会总成本由三块组成,焚烧厂和填埋场建设、收集运输、焚烧填埋,其中,第一块由省、市一级政府负责,后面两块的费用是由区政府出资。

  莫伟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全过程来看,他们的价格并不贵。

  壹柯环境设备的价格等同于填埋场和焚烧厂的建设,每吨在50万~55万元之间。对于后面两块,他了解到,区级政府普遍出到了1~2元/公斤,而壹柯环境垃圾处理机的实际运营成本就是1~2元/公斤。“这一块多只要给到我,我完全能为政府解决问题。但我谈的对象是区政府,而且实际操作是在街镇,街镇就跟我说钱不够,我最多只有一块钱。”

  莫伟明告诉记者,从他们的调查和了解来看,按照现有的垃圾处理量,政府在全过程的所有支出是可以覆盖他们的成本的,只是有不少资金是用在了垃圾分类、铺设垃圾桶、清洁收运等环节,并没有真正用在处理这个最重要的环节。

  这样,一台厨余处理机和现有的垃圾处理模式产生了冲突。

  “区政府要增加费用的,我们给他们方案,他们一算,自己肚子里的账再一算,会发现如果我们真的放了机器以后,要多花不少钱。”莫伟明所说的“肚子里的账”,实际是真实的垃圾处理量——那些原本流向不明处的厨余垃圾流回到正规的渠道将增加费用。

  壹柯环境营销经理马亚东告诉记者,正常来说,环卫所向饭馆等收取一桶厨余的处理费是60元~80元/桶(240升左右),而与那些“不应该收的人”走的渠道相比,获益相差五倍之多。

  “对于区一级来说,一块钱管一公斤是不够的,也没有处理的能力和手段。我们也验证过实际情况,做过调查,很多垃圾是没有处理的。”马亚东告诉记者,每个区向饭店、企业、学校等收费,和区整体产生的实际厨余量是不匹配的。

  以试点破局

  当下莫伟明的想法是,按照处理的公斤数来收费,也就是设备可以不买,先把运行模式走通,慢慢把设备成本摊掉,他们甚至准备成立服务团队,通过远程控制来管现场处理机,首先找到一个试点。

  “但这里面涉及到实际操作部门,他们要和我们配合,厨余垃圾要放进去,而且我们运作了以后谁给我们钱也是一个问题。”莫伟明说,他也考虑过近来较热的PPP模式,也就是企业和政府联合做运营公司,这样原来的运输工人和驾驶员甚至可以来机器旁服务,成本都会比原有的模式低。

  “但现在PPP只针对大的基建工程,只有省市一级可以用这种模式做公共服务推广。所以只能和市里面谈,我就特别希望找到能牵头的人。”莫伟明说。

  马亚东认为,他们在推进的时候,政府往往显得犹豫不决,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习惯了利用现有垃圾运力,以大型、集中式项目推动,而不适应到点、分散式的运作方式。

  实际上,从2011年开始,国家发改委每年都会发布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名单,目前已经有100个试点城市。其中,上海市的闵行区和浦东新区分别是第一批和第四批的试点区域。

  莫伟明告诉记者,闵行区当时试点也采用了分散式处理,但由于采用的日本技术不适应本土厨余垃圾结构,并没有铺开。而浦东新区则采用了集中式,每天处理200吨。目前,闵行区在重新引进集中式处理。

  今年9月,浙江省颁布了《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行动计划》,预计在2017年底,全省新开工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合计处理能力约1600吨/日,总投资约9亿元;到2020年底,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能力将基本实现全覆盖。

  “我们为此在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设备招标的形式来做,争取进去。”但摆在莫伟明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此前也进入过上海以外的地区,“完全不行,地方政府招标倾向于当地企业,对于外来的,也许可以合作,但也很难,除非全国认可你是最好的,但现在没人知道我。”

  ​

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