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5 08:21:56
从1997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开始,中国电影贺岁档已走过了近20个年头。这些年贺岁档发生了哪些阶段性的变化?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档期,能反映出新一年电影市场的哪些新趋势?互联网资本将如何搅动中国电影未来的格局?
带着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铁东。该公司曾与紫禁城联合投资拍摄、制作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开创贺岁片先河。
“先追求格局,再追求格调”
NBD:贺岁档发展至今,早已不是“冯氏喜剧”一枝独秀的时代了。您如何看待贺岁档的变化轨迹?
周铁东:这里要先明确一个概念,不要把“贺岁档”与“贺岁电影”混淆了。贺岁档其实就是一个电影档期,脱胎于国外的年末假日档。
《甲方乙方》是中国电影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时候,在年末假日的时候投放一些喜剧片,让大家有过年的氛围,并在当时形成一种电影类型。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期,中国电影依然“贫瘠”,电影人还保持着一份盼过年的质朴,平时的电影数量和质量均跟不上,老百姓全指望着在贺岁档“吃到肉”,就像吃不饱饭的时候大家盼过年一样。而贺岁片成了包治市场百病的灵丹妙药,贺岁片也成了中国电影的大救星,以致贺岁片这一本应属于档期定位范畴的概念沦落为一种影片类型——一种制作周期短、播映时间固定、资金回收快、以搞笑玩噱为主的岁末应景影视小品。
不过,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壮大,尤其是进入到假日经济以后,贺岁档就该和暑期档一样了,市场越来越专业、细化,从品种到市场定位,已越来越成熟,所以影片的类型就越来越多,这是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就像我十年前就曾呼吁的,中国电影“要过年也要过日子”,贺岁档要有好电影,平时也要有。
NBD:从12月初算起,到明年2月中旬,将有70多部新片登陆贺岁档,但多位投资人表示,热热闹闹的背后,真正能赚钱的国产片不超过10%,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周铁东:短短的贺岁档,能消化这么多影片吗?挤在一个时间段里投放,肯定是相互稀释资源、摊薄利益。中国电影市场还应发展出更多的中小档期,让全年都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供应。
但现在这种“拥挤”的现象也是必由之路。中国电影市场如今正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期,投资者多、影片产出多、赚钱的少,这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产业格局和格调的关系,没有格局之时谈何格调?没有炮灰就没有战争的胜利。
中国电影市场目前总体是繁荣了,2015年票房总收入累计已突破400亿大关,观影人次为11.4亿,同比增长48.1%,银幕数突破3万块,影院6210家。但仍有大量的电影、投资人是没有赚到钱的,无数的炮灰孕育了整体的繁荣。无数涓涓细流,不知归处,流着流着就没了,没有汇成大河。说到底还是一个产业链的问题。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尚处于一个原始积累期,大家看着什么赚钱就一拥而上,搞得都不赚钱又一哄而散。原始积累期的非理性和无序熙攘也是一种必然。
“无需将互联网与电影对立”
NBD:那中国电影何时才能走过这段“非理性期”?如何从贺岁档的情况分析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特点?
周铁东:在无序熙攘的过程中,资本会趋于理性。一批炮灰、亏损,会让资本反思,该死就让它死,该出局的就出局,劣质资本被淘汰,强的脱颖而出。最终中国就会形成像好莱坞那样的电影格局,几家做大,引领行业走向更稳定、更有序、更有层级的发展态势。
今年已进入拐点了,有情怀、有诚意的中小成本国产片也能在市场上有所斩获,出现了不少“黑马”。今年的银幕已经达到3万块了,明年将达到3.5万块,逼近美国的约4万块的银幕数。
我曾预言过,当中国银幕总数超过3万并进而达到5万的峰值时,中国电影产业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层级结构将成为发展的必然。市场更趋于理性,结构更合理,多元化的层级结构将形成。无序的熙攘就会改变,大家就会有更明确的定位,知道自己的市场和定位在哪。就会择机而坐,而不是熙熙攘攘不排队了。这种情况将会在明年暑期之前形成,形成格局,就可以追求格调了。
NBD:乐视影业、企鹅影业、阿里影业等互联网电影公司近年来表现抢眼,它们会成为您所说的“几家做大、引领市场走向繁荣”的力量吗?您如何看待互联网电影公司所推崇的“互联网电视影院”的新现象?
周铁东:新的竞逐态势中,会有互联网企业的身影。当互联网公司去做电影公司,它就不是互联网企业了,而是内容企业。就像优酷土豆的电影公司叫“合一影业”,而不叫“合一网络”,它就是电影公司。对整个电影产业来说,互联网电影公司的加入是有力的补充,壮大了电影规模。互联网是电影产业锦上添花的延展 .
互联网与影视的融合并非始自今天,从网络播放平台诞生那一天起,它便是影视行业的一个自然延伸,并于近年来成为其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平台与渠道的互联网,从内容上反哺影视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内容、渠道与平台之间,本来就是一种共生关系,亦是一种融合。唯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一种更为健康的产业结构。根本无需将互联网与电影对立。
所以,互联网企业对影视行业的加盟,非但不会对影视产业构成不良冲击,反而会壮大电影产业规模。由于电影产业所固有的韧性和弹性,任何新技术和新媒体的产生,不但不会削弱电影本身,反而还会丰富其内涵,延展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