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产业

高军:今年挨打的都浮出水面了

2016-08-28 17:47:40   

 保底发行,说穿了是电影制作方和发行方依据电影票房预期,所搭建的一场赌局。只不过在这场赌局中,制作方享有了提前看筹码的优待,而发行方则要在未知的牌局中提心吊胆地摸牌。风险不同,盈利自然各异。不变的一点,最终决定收益的庄家,是电影票房收入。

  以上述唐德影视搭建的保底模型为例,原本坐收1亿元无虞的上市公司一朝转型,“二次保底”后身兼制作、发行双重身份。然而最终影片票房却不符合其“良好预期”,加码发行后“蒸发”的数千万收益亦证明了保底发行赌局中发行方所承担的高风险。

 

  资深电影人高军此前在接受《中国电影报道》采访时便直言“发行方弱势”形态:“保底发行对于发行方来说显然是处于弱势的,对于片方来说显然处于强势的,因为他有一种转嫁投资风险的现象在里面包含着,我是稳赚不赔了,至于你要赔个底儿掉,那跟我没啥关系。”

  不难发现,保底局中发行方承压更甚。占以往的发行模式中,低风险下发行方几乎依靠代理费赚钱。收入低激发了一众发行方想要当家做主的拼劲儿,一掷数亿元押宝票房。值得一提的是,豪赌保底的玩家也从博纳等传统影视公司变化到聚合影联、联瑞影业、恒业影业、和和影业等“行业新贵”。

  多次参与保底的剧角映画CEO梁巍此前在接受每经影视记者采访时便坦言,除了金融资本方外,更多的小型影视公司博保底都是为了争夺爆款影片的宣发权,“我们需要产品去证明自己,而当时我们并不具有生产爆款电影的能力”,梁巍表示。

  然而,再精细的保底模型设计也敌不过市场的瞬息万变。这个夏天无数的失败案例也提醒了狂热资本簇拥下,愈渐跑偏的票房保底。“这个行业就看见吃肉的,没看见挨打的。今年挨打的都浮出水面了,接下来保底发行会走向理智和冷静。”高军在接受每经影视记者采访时说道。

  既是赌局,便不缺玩家。

  暑期档前赴后继的保底之后,接下来《我不是潘金莲》《战狼2》等影片继续鏖战保底,胜败盈亏仍待分晓。

  当保底发行渐渐成为影片发行主流模式时,如何冷静思考、正确使用金融工具服务于电影市场便成为行业讨论的重点。对此,高军认为操作票房保底重要的是“理智”,在他看来今年几例票房保底,鲜少有理性运作的存在。

  “票房保底的事,不是不能做,而是要理智的做。你为了拿一个影片的发行权,就倾家荡产,不惜血本,肯定得赔死。它究竟是否真有这个价值?票房保底现在来看是一种非理智的行为,如果票房保底比如说建立在专业论证,科学论证基础之上,是可取的,它改变了原有的发行模式。但如果说就是为了炒概念,甚至弄虚作假,就把保底发行这个新鲜事物搞得变味了。”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