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0 14:25:39
对二线城市的新开发区怎么看,如何判断开发区房产的投资价值,开发区核心区和非核心区是否也要区分看待呢?
刘德科:我们国家花了三十多年时间,就走完了欧美发达国家要花三百年多才走完的路。我们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速度最迅猛的城市化。城市扩张,意味着无数新区的成熟。所以,新区给我们的诱惑,格外强劲。
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是个典型的案例。三十多年前,深圳诞生时,罗湖就是新区;十几年前,福田才是新区,强势崛起,深圳市政府迁入是个标志性事件;现在,深圳最红的新区,是尚未成形的前海,靠的是强势产业的聚集。
或者说,罗湖是“一代城”,福田是“二代城”,前海是“三代城”,一代胜过一代。现在,福田的房价,贵过罗湖;前海的房价,甚至贵过福田。这就是新区的诱惑。
但那是深圳。不是每座城市,都能拥有深圳的美妙命运。
很多人也喜欢拿浦东贴金。几乎每个像模像样的城市,都会高喊“某某新区就是下一个浦东”;但是上海的浦东新区,靠的是举国之力才有今天的成就与场面。
对于绝大多数城市来说,新区要获得成功的难度,比过去要大,而且越来越大。政府的规划,当然能够把新区描述得无限光明,特别是在地产商的嘴上、楼书上和沙盘上。到底什么样的新区,才更有前景?或许,我们可以有这么几个直观的角度——
1. 是否会通地铁。对于有地铁规划的城市来说,要是哪个新区到现在还没有地铁规划,那就直接PASS掉。而且,还要看,这个新区的地铁规划,有没有开工和通车时间表。如果是远期规划,那也可以PASS掉。必须要有三五年之内就能通车的地铁。
2. 市政府是否会迁入。在我们国家,千万不能低估政府大楼对区域的拉动作用,那是权力的磁性殿堂,会吸附各种资源。而且,往往是城市越小,这一点就表现越显著。
3. 是否会有购物中心。过去,购物中心的开发,都很盲目,随便哪片农田都敢造,关键是能成;现在不一样了,地产商比过去谨慎了,选哪个地方盖购物中心,他们通常会无比仔细地权衡。说得简单点,在未来三四年内,能不能步行去看场电影,是判断这个新区是否有价值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4. 大牌企业是否迁入。一个新区的价值基石,是产业聚集度。大牌企业迁入,会产生龙头效应。当然,不能是传统制造业,他们的总部或生产基地迁入,对于房价的拉动非常有限。最好是金融、互联网等强势产业的知名企业。或者换个更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本地最大牌的那几家律师事务所,他们有没有迁入那个新区,或者有没有迁入的意愿或打算。律所本身就是强势产业聚集度的一个风向标。
5. 最后,还得重复一下我们过去的那个观点:要看看沙县小吃。不能只关注高大上的东西,一个没有沙县小吃的新区,要么真的是高高在上,要么就是泡沫性繁华。沙县小吃主要靠的是野蛮生长(这是个褒义词),政府的规划方案和招商引资名单根本不可能有它的一席之地,但它却是市场原动力的一个经典案例,它是城市真实活力的一个“验孕棒”——通过它你差不多能快速知道,这个新区到底有没有怀上。
这些判断标准,未必完全正确,但在很多情况下是适用的。这个国家的变化如此剧烈,使得我们总是对不确定的未来,更感兴趣;但这是过去,对于那些现在还没有建成的新区,我们最好还是务实一些。
如果有可能,我们还是很期待,现在中国最热的那个新区,深圳的前海,会有一家沙县小吃,哪怕它已经聚集了各种高大上的三千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