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产业

从“严冬”到“暖春”:中国牧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016-07-24 11:42:31       来源: 中新网    作者:安英昭

  中新网北京7月23日电 (安英昭)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也进入加速阶段。多位专业人士表示,中国牧业即将告别“严冬”而迎来“暖春”。

  自2008年奶制品污染事件以来,中国奶牛养殖业一度出现“杀牛倒奶”的困境,中国牧业随之进入“寒冬”。此后,中国牧业产业先后形成了以奶站和小区为代表的第一代牧场模式、万头规模型的第二代牧场模式和联合体第三代牧场模式。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牛奶产量达3724.64万吨,而国有农场牛奶产量仅为375万吨。中小牧场仍是中国牛奶产量的“主力军”。

  对此,草原和牛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贠志兴表示,经过先后三代牧场模式的发展,中国牧业在规模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仍未从产业链本质上改变大量中小牧场的现状和牧场主的地位。

  他说,中小牧场在全国奶牛存栏量占比达70%,但在前三代模式中,中小牧场由于人才短缺、管理机制不成熟、产品单一等,始终摆脱不了奶价周期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日前表示,中国奶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奶业发展既面临着国外市场竞争的挑战,也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的重大任务。

  在此过程中,以“乳肉兼营”方式和“牧场合伙人”机制为核心的第四代牧场模式应运而生。

  “乳肉兼营”通过实现牧场在乳制品和肉制品生产之间的动态平衡,提升中小牧场的综合盈利能力。中国牧场的传统经营模式以单一生产销售奶制品为主,导致“奶荒”和“奶剩”交替,市场难以稳定。第四代牧场模式主张在原奶生产基础上,引入中高端肉牛养殖,从而实现“牧业+肉业”双轮驱动及“牛奶+牛肉”产供销一体化。

  “牧场合伙人”机制则依托“众筹”理念,整合优质中小型牧场和投资商,进而打造牧场“利益共同体”。草原和牛董事长马红刚表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合作社走向股份制,是第四代牧场模式在管理机制上的创新。此机制下,投资商就是经营者,牧场主就是持股人。投资经营不分离,就能在保证供应的基础上,发展牧业产业链。

  此外,第四代牧场模式还注重“以外修内”,引进并整合海外优质的肉牛基因及草场资源,与国内牧业形成协同效应,加快牧业产业提质增效。贠志兴表示,中国奶牛和肉牛的基础基因资源稀缺,纯种和牛的比例不高,因此在澳大利亚、日本等牧业大国建立研究所,引进纯种和牛基因就很有必要。

  日本牧业专家荒木尊史对中新网记者说,通过引进和整合纯种和牛基因,中国和牛的质量正迅速提高。他说:“中国和牛的口感已经和日本没有什么差距,未来如果有可能,我会考虑引进中国和牛到日本。”

  马红刚表示,中国“牛人”之间没有敌人,都是朋友。在大型牧场和中小型牧场的联合推动下,第四代牧场模式将加速中国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我始终相信,中国牧业虽然还处于‘冬天’,但‘春天’一定不会远。”他说。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