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产业

云南香格里拉探索特种经济作物扶贫之路

2016-07-11 15:25:10       来源: 新华社    作者:唐朵朵

  7月份,正值玛咖移栽的季节,云南香格里拉小中甸镇联合村如林小组组长农努一边检查移栽后的玛咖青苗成活情况,一边对记者说:“我已经种玛咖5年了。全村121人,去年全部种植玛咖,包产到户后,最多的种10亩,少的不低于4亩。”

  玛咖被誉为“南美人参”,2010年引入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海拔高,纬度在27度左右,光照充足,气候冷凉,与玛咖原产地的气候特点相似,玛咖生长具有良好适应性。

  “受气候地形的约束,这儿的农作物一年一熟,主产青稞、马铃薯等低温作物。”迪庆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唐世文介绍,玛咖的出现改变了当地种植作物的结构,也大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唐世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青稞每亩能产200公斤,产值是740元;马铃薯产量是每亩1400公斤-1500公斤,产值只能保证在1600元左右,“但玛咖亩产值能到4500元-5000元。”他说。

  我们把玛咖作为高寒冷凉地区农民脱贫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来培育。”香格里拉市政府负责人表示,玛咖种植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让香格里拉玛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目前,当地进行玛咖种植的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达29家,在“农户+基地+企业+科技”的发展模式下,从选种、育苗、移栽、采收、晾晒、检测、加工生产到销售,形成全产业链模式。

  农努就受雇于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的玛咖基地,这个集团基地一年可吸收当地农户千余人就业。“土地租金和劳动力雇佣报酬也是农户的收入来源。以除草为例,每亩人工费用大约是2000元。”农努说。

  唐世文坦言,随着玛咖产业前景看好,在产业发展中也出现盲目租地、短期炒作,产业链条短,甚至无序竞争等问题,影响了香格里拉玛咖品牌声誉。

  “按照公司培训的技术标准,每棵玛咖都需足够的光照、水分、养分和呼吸空间,每亩地只能栽种9000-10000株,要坚持施用农家有机肥,”农努说,采摘后,他们采用自然晾晒玛咖鲜果的方式,每天翻晒3-5次,晒足50天以上。

  针对玛咖产业发展现状,去年7月,香格里拉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玛咖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稳步扩大种植规模,制定实施玛咖产品生产地标准等。要求玛咖种植基地应选址于海拔2800米—3500米的区域;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引导各从业者不加工、不出售伪劣产品,不恶意炒作,不低价竞争,规范玛咖产品宣传等。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扶贫的重要方式。”唐世文说,要尽快建成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香格里拉有机玛咖品牌,带动农民增收。

  据香格里拉市玛咖产业规划,到2020年,全市玛咖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年产玛咖鲜品6000吨,实现农业产值10000万元。玛咖深加工产品销售额16亿元,玛咖种植带动农民3000户,约15000人增收9000万元。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