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22:26:40
国务院近日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下称《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梳理国家层面有关全面健身方面的相关政策内容,可清晰地展现出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策演进脉络。不同于以往政策内容多侧重民众健身和相关设施建设等微观层面的决策部署,此次《计划》从经济发展层面以体育消费为着力点,力促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发展,乃至拉动内需和新增长点培育等深度关联,在赋予全民健身新内涵的同时,也为各界审视全民健身需求提供了经济学视角。
全民健身政策一脉相承
全民健身,顾名思义就是促进全体民众积极投身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而围绕其实施的健身计划旨在从国家层面为全民健身形成支持、活跃的政策环境和必要氛围,以期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奠定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
当前,全民健身亦被赋予了新内涵。根据《计划》,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计划》指出,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机遇挑战,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实际上,早在1995年6月,国务院就曾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至此,奠定了国家层面推动全民健身的政策基础和法律保障。值得指出的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仅用简短的3500余字作出了原则性要求和规划,这在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更多有着局限于呼吁和倡导民众参与健身的意味。
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后国家重点发展经济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对体育发展和民众健身寄予更多关注虽始于1995年,但更多具体决策的出台则一直等到了近些年。2009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首次对称地写进了“公民有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的表述。
2010年,根据《全民健身条例》的有关规定,我国才正式开始推行首期健身计划,即《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至此,各级政府开始走上全民健身前台,为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正式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全民健身产业”的经济学概念,社会反响十分热烈。由此也将全民健身与促进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发展,乃至扩大内需和培育新增长点正式“联姻”。
“万亿级产业蛋糕”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现阶段,对体育产业报以“万亿级蛋糕”的认知早已是各界共识。不久前正式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这样一番表述无异于描绘了体育产业“万亿级蛋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而做大“蛋糕”并充分发挥“万亿级蛋糕”之于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强大的体育消费民众是基础不可忽视。根据《计划》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事实上,也只有真正拥有了如上规模和频次的体育消费基础,才有可能确保“全民健身产业经济学”发挥实用。“万亿级蛋糕”与国民经济之间才能真正相辅相成。
一直以来,一系列围绕全民健身的政策文件都或多或少体现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表述,而厘清全民健身乃至体育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间的关系,想必对于当下认清“全民健身产业经济学”至关重要。
对于体育与国民经济间的关系,首都体育学院管理系主任骆秉全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发展决定体育的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们对体育的消费需求,体育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必须是以稳定的、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市场需求作为前提。他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体育市场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即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体育消费的机会也就越多。
对于体育之于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骆秉全介绍,以美国为例,围绕职业体育、商业体育和体育用品“三条腿”实现的总产值,大概占到美国GDP的2.4%—2.6%之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显然空间巨大。此外,体育产业的关联程度也是极高的,比如体育产业发展不仅能够带动第二产业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而且能够带动第三产业中的相关服务业发展,因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必要的物质资料基础,比如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的建设等,如果没有物质条件的辅助,就不可能实现体育产品的生产,再有体育产业的发展还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另外,大型体育赛事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不可忽视,比如北京奥运会对经济发展的正向带动。
应该说,相较于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实现其体育产业占其GDP的3%左右比重而言,我国提出2020年占比达到1%的比重虽有所不及,但结合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而言,如此体量也将是巨大的。当然,如果在既定围绕体育产业布局和体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市场机制发挥等各项任务深入实施,体育之于国民经济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后续发展空间和潜力将不可估量。其中,全民健身的作用理应得到必要重视,毕竟,有着广泛坚实民众基础,才是体育消费、体育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继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实现扩大内需的真正前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