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4 21:32:53
随着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工贸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放慢。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快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制约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问题突出,导致近几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速度明显降低。《意见》的出台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加工贸易的重视程度,起到了稳定加工贸易发展的作用,更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意在稳定加工贸易发展
针对加工贸易的发展,《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果,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发展目标。其中包括,一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由低端向高端发展。二是产业链延长,向生产制造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转变。三是经营主体实力增强,由加工组装企业向技术、品牌、营销型企业转变。四是区域布局优化,逐步实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境内外合理布局。五是增长动力转换,由要素驱动为主向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相结合转变。
基于目前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意见》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FDI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出台比较及时,主要起到稳定加工贸易发展的作用,更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着重强调创新发展加工贸易,这是适应我国当前面临的‘形势转变、动力转换和战略转型’所作出的正确选择。突出了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这种双向开放的格局是《意见》中的亮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卢进勇认为,创新发展加工贸易有三大积极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能够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其次,加工贸易是我国沿海地区就业的重要支撑点,得到发展后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最后,因为沿海地区外向程度高,加工贸易就成为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撑点。
优势弱化是发展速度下降的主因
相关数据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实现了高速度、跨越式发展,进出口额从改革开放初不足17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4万多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20%,全国10万家加工贸易企业带动直接就业4000万人。但近几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速度明显降低。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速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卢进勇分析说,一是,我国包含劳动力成本、土地和房屋租金以及环保成本在内的综合商务成本有所上升,致使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弱化,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开始转向东南亚和非洲。二是,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外资进入放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基于此,卢进勇指出,为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创新,《意见》提出了四大任务,包括延长产业链;发挥沿海地区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内陆沿边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等,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尤其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更是推动我国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新举措。沿海地区可以凭借自身优势转向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智力密集的加工贸易产业。
加工贸易发展应与产业政策相结合
《意见》拓展了加工贸易的内涵和外延。在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快生产制造环节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拓展加工贸易外延,即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互联网、智能化生产制造融合。
谈及此处,卢进勇指出,想要发展好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是重点。一方面,我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制定相关产业政策,鼓励外国企业拉长在我国投放的产业链。
在统筹布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时,《意见》要求,既要加快推动沿海加工贸易优先向内陆沿边地区转移,研究制定支持内陆沿边地区承接梯度转移的差异化政策;又要发挥境外合作区平台作用,引导企业有序进行国际产能合作。
卢进勇建议,加工贸易的创新发展要和供给侧改革,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相结合,凡是产能过剩或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都要限制其发展。
“同时,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优势在弱化。一部分企业要向中西部转移,但也有些企业想要转向东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面对这样的趋势,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把想要走出国门的企业挽留住,使其‘搬家不出国’。因为,我国中西部的发展,乃至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仍然需要这些企业。”卢进勇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