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产业

互联网商业形态如何坚守底线?

2016-01-20 21:53:38   

 近日,百度病种吧被卖事件在互联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不论是占领舆论高地的科技媒体,还是密切跟进事态的社交媒体以及以笔为矛的自媒体,纷纷显示出不把百度“掀翻”不罢休的架势。全民讨伐的背后,是整个互联网商业形态之祸。贴吧事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何为互联网企业合理持久的商业形态、如何守住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科技咨询中心专家沈闻涧。

  技术检测遭遇商业运作的尴尬

 

  百度“出卖病种吧”事件后,疑似百度CEO李彦宏的内部信似乎道出了百度以一己之力助推民营医疗发展的初衷。但此前,百度官方表示加大整治以莆田系为代表的违规推广,如今,媒体却揪出百度医疗类贴吧中“莆田系为最大金主”。

  记者:在您看来,百度在病种吧的商业化运作中,出现资质审核缺失、信息虚假和违法广告误导用户等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应如何避免、如何解决?

  沈闻涧:首先应强调的是,百度虽是商业型公司,但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整个行业来说,百度本身肩负信息监管的责任,对社区和广告平台,有职责和义务进行审核。

  进而,我们就能看到此次贴吧事件中,百度难辞其咎。信息监管、内容审核等都是百度的强项,利用百度后台强大的数据库体系,可以有效规避不良信息、敏感关键词的出现,贴吧的审核、整体的把控,完全是可实现的。因此,贴吧事件的核心问题不是技术的缺失,而是技术的检测遭遇商业运作的尴尬。

  百度走到技术监管与商业利益被放大的时刻,情商显然不足,保荐了以不良形式牟利的民营医院,既不是合法盈利单位、也不是政府企业,甚至放弃了与公益相关的贴吧。商业利益跟社会利益相冲突,舍大义为小利必是末路。贴吧在今后实现正规推广收费并非不可行,但须以社会利益为首的条件下去实施。

  实现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的平衡

  没有社交基因却一直想做社交的百度,贴吧是其唯一切入口。2015年,百度开放部门垂直类目贴吧管理权限,以实现变现。自此,竞价排名虚假推广、商家审核不严、删帖牟利等问题便屡见不鲜。尽管互联网发展了二十年,仍存在不少灰色地带。每个互联网公司都是从混乱到有序、带着各种问题摸索前行。

  记者:贴吧事件的本质在于过度商业化,那么放大到BAT以及其他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中,应如何避免野蛮生长、何为更持久合理的商业形态?

  沈闻涧:中国互联网发展不过一、二十年,由进化期到井喷期也不过短短十年。对于以BAT为代表的企业,在跟进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应关注到企业是否存在价值倾斜、目光短浅的问题,这就不得不提“平衡”的重要性。可以看到,BAT在2015年借助资本力量,投资、并购,封闭生态圈,微信和淘宝是不存在合作的。许多快速增长的企业,不是通过实现用户需求获利,而是紧跟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红利以谋求私利。但未来必不是以企业价值为主导,而是以用户利益最大化为主导。BAT挟用户之名的野蛮生长中,势必看不到用户、社会的利益,这也是此次百度事件的核心原因。

  互联网企业要打的是长远战,不是快速做强做大。因而,需要回归到企业商业经营的本质谈发展,在可持续经营的理念下,企业的发展速度、服务与质量、企业的社会地位与口碑缺一不可。不断定位坐标、立足商业本质,给用户创造价值、给社会带去正面信号才能获得体面的价值回报。

  互联网企业也应立足传统“仁爱”观

  从网友对百度的肆意谩骂到对互联网价值观的否定,互联网企业的道德与法律底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此后,卫计委也对百度贴吧事件进行了回应:贴吧应精准进行健康知识传播,而网信办也约谈了百度。

  记者:您认为,互联网企业应如何坚守道德与法律的底线?舆论矛头指向百度,除了互联网平台自查自纠,相关执法部门又是否缺位?

  沈闻涧:许多互联网问题走在法律边沿,虽没有触犯法律但并不意味可以肆无忌惮。互联网行业应建立统一的商业价值与商业道德体系。在国家和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商业形态没有任何特权,需要遵循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即“仁爱”观。

  对于职能部门缺位问题。实际上许多互联网事件远远超过传统执法部门的经验和视野,有的甚是“第一案例”。建议职能部门形成提前介入企业创新项目的理念,了解过程,进而出台更适宜的监管手段,并应定期与企业对接,健全监管体系。同时,应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可借助互联网手段,以其强项来规范发展。

  此外,互联网企业迎来新拐点,必须回过头梳理自己的经营和商业形态,与传统企业取长补短,回归本位去创新,不应急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因为商业的生命在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追求。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