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9 10:28:13
BAT互联网三巨头中,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已成立网商银行,并获准开业;腾讯成立微众银行;百度也曾尝试联合其他公司一起申请银行牌照,不过并未成功,如今它却绕开了“牌照”问题,直接和中信银行计划发起设立直销银行,尽管合作还需要监管层批准,但外界普遍看好这种模式。
有报道称,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成立后,均面临开户不足问题,目前其银行业务仅限于网络,当前法规禁止用户远程开立银行账号,这也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制约。另外,微众银行近期还面临正、副行长相继提出离任的挫折,看来民营银行的道路并不轻松。对百度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它涉足银行,虽然慢了半拍,但新模式也可能出现后来居上的格局。
互联网巨头纷纷触“银”,银行也频频联“网”。多年前,江湖上就流传着马云的那句狠话:“银行不做改变,我们就去改变它们。”实际上,这几年来,无论互联网还是银行,它们都互相做着改变。有的网络企业联合开银行,有的银行进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现在又多了一种选择:互联网企业和银行进行“1+1>2”的尝试。
互联网在改变,银行在改变,那么银行业的监管是否也需要改变?进入“互联网+银行”的时代,那些把银行牌照当成“香饽饽”的传统是否也要与时俱进。曾几何时,每年春节的祝贺短信数以亿计,那是电信运营商无心插柳的大礼包,如今有了“过顶传球”的微信,煊赫一时的短信却快退出历史舞台了。
金融行业是否也会面临类似的情形?要知道苹果公司的ApplePay将于2016年底之前进入中国市场。虽然还不知道它究竟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但中国的苹果手机用户可能上亿,这个数量级的大家伙涉足银行的支付业务,它辅助银行固然好,如果颠覆银行,那可怎么办?
道理很简单,中国如果不开放或者缓开放银行业,但外面的世界却在加速开放,那么中国迟早还是得开放,而且会失去先机。正如几年前中国出售的iPhone3没有WiFi功能一样,如今WiFi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若干年后,会不会出现“微信秒杀短信”这样现象级的金融产品?
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上市公司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它们的创新能力无疑成为中国的标杆,它们曾颠覆了一些行业,现在也很可能会改变金融业。从世界趋势来说,中国需要更多富有创新气息的企业进军金融行业,这需要金融行业向社会资本敞开大门,向互联网敞开大门。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指出,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不过,从现实看来,这个“限额”可能还是有的,比如有报道称,首批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股东,虽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内部掌握的参考标准也是大股东净资产不低于100亿,实际控制人净资产不低于50亿元。但这个标准,无疑是一道很高的门槛,完全符合标准又有意愿的民企可能屈指可数。
中国的创业创新、转型升级都需要金融支持,但金融业本身也需要与时俱进,这既要练内功,也要借外力。只有破除银行牌照的垄断,传统银行业才能凤凰涅槃,社会资本能够设立银行,也会让产业发展如虎添翼。如果仅仅是维护银行业自身的利益,那么规则保护得越严实,它们也可能变得越羸弱。只有开放牌照,鼓励更多互联网企业与银行携手创新,也许它们能够推出震惊世界的产品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