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产业

国内奶粉行业跨入冰河期 海淘分流超百亿

2015-11-19 10:22:03   

  随着三季报陆续公布,奶粉行业内外资品牌营收几乎都出现下滑,以往高利润的配方奶粉行业也开始进入寒冬。

  11月15日晚间,合生元(1112.HK)发布未经审核的前三季度业绩报告,1-9月配方奶粉业务营业额24.08亿元,同比下降13.95%。其他多家奶粉品牌的财报都显示业绩下滑。

  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目前奶粉品牌国内的除伊利、飞鹤处于增长外,其他几乎都处于下降中,而外资品牌中美赞臣、雅培也是在下降,只有惠氏还在增长,美素佳儿则也出现增长下降。

  国内外主品牌奶粉企业业绩下降,除了国内奶粉行业竞争激烈,羊年出生率下降等原因外,龙丹乳业总经理高扶良及飞鹤方面相关人士都认为:海淘代购的影响很大,海淘进口量达到100亿元。而宋亮认为,今年海淘代购奶粉能达到150亿元规模。

  内外资主流奶粉企业业绩几乎全降

  合生元发布未经审核的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1-9月营业额人民币28.54亿元,同比减少13.4%,而配方奶粉、益生菌等业务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显示国内奶粉行业陷入增长乏力期。

  合生元在盈利预警中称,根据前三季度的业绩初步评估,如果今年底前3个月汇率没有重大变动,再考虑到预期收购澳大利亚Swisse Wellness Group Pty Ltd的影响,合生元今年盈利将比去年同期下降约90%。

  对于营收下降,合生元官方称,主要原因为清理原有配方奶粉存货时间较长,导致新推出SN-2 PLUS亲和均衡配方奶粉销售受到影响;新推出SN-2 PLUS配方奶粉市场推广和宣传费用增加等。

  除了合生元业绩前三季度业绩下降外,其他国内奶粉品牌也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曾经的国产奶粉品牌老大贝因美下滑更严重。财报显示,贝因美三季度营收8.71亿元,同比下降15.96%,净利润亏损1.13亿元,同比下降522.29%;而前三季度贝因美营收下降23.17%,净利润下降260.47%。贝因美是首家陷入亏损的上市奶粉企业。

  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国产品牌中,圣元、雅士利等营收也都在继续下降,除了伊利和飞鹤外,其他国产大品牌业绩也都处于下降中;外资品牌中,美赞臣、雅培都出现下滑,美素佳儿增速也放缓,仅有惠氏在增长。

  国内品牌中,雅士利、圣元、澳优二季度业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雅士利下降较大,雅士利半年营收下降24.9%;净利润下降63.9%。

  美赞臣前三季度亚洲市场营收15.71亿美元,同比下降9.18%;三季度营收4.77亿美元,同比下降约15%,亚洲市场配方奶粉销售量同比下降7%。而目前中国是美赞臣最大的海外市场,去年销售额在75亿元左右。

  澳优乳业董事长颜卫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我们卖一罐奶粉,净利润还没有终端导购得到的多。如何通过经营模式的转换提升效率,让整个供应链更加高效、客户体验更好,是现在的工作重点”。

  海淘的冲击日益显现

  以前,由于中国市场奶粉需求增长迅速,来自海淘这类跨境电商的冲击还尚能接受,但是由于2015年国内奶粉市场增速下滑,海淘的冲击就越发明显。

  上述接受采访的奶粉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与往年不同,一是由于羊年传统习惯认为不好,婴幼儿出生率下降不少;另外一个就是海淘的冲击。

  飞鹤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内奶粉行业企业业绩下滑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海淘的冲击,预计今年海淘代购进来的奶粉达到100亿元;另外,海外贴牌奶粉品牌在母婴渠道对主流品牌产生不小的冲击。

  高扶良表示,现在一些海外代购主要集中在品牌、产地优势,再加上85后消费者网购成为习惯,这使得海淘代购的奶粉量达到很大的规模。

  而宋亮认为海淘进口量更大,经过推算,1-9月海淘代购进来的奶粉超过100亿元,全年将会达到150亿元。而国内奶粉市场规模在700多亿元,海淘市场份额在15%-20%之间。

  宋亮表示,现在很多消费者选择海淘是因为一些海淘代购的大品牌已形成口碑、性价比优势,导致消费外移,市场与国际接轨。比如说美版美赞臣售价在150元,国产美赞臣售价在250元;达能旗下的诺优能之前海淘价在180-200元,现在又降到160-180元,很有吸引力。

  另外有企业人士表示,现在消费者很多选择海淘美赞臣、雅培等而不是选择国内产的,是认为美版美赞臣等比国产的质量好。

  由于受益于海淘代购,奶粉巨头达能去年的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其中诺优能等成为主力品牌。

  但是除了部分是知名品牌外,众多海淘鱼龙混杂,存在着质量安全风险。

  而对于众多企业业绩下滑,君乐宝奶粉业务总经理刘森淼表示,出现负增长的都是相对不错的企业,行业进入调整期,这些企业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不够,而海淘也是互联网购物的一部分,面对激烈竞争,优质优价奶粉成为消费的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