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编制问题是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关键,有很大的政策空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教师面对的待遇、保障、发展等问题,编制问题都“脱不了干系”,“编制问题是个源头”。
两会期间,有关农村教师的话题广受关注。无论是来自政协方面的党派提案,还是来自人大方面的建议、议案,“农村教师”的热度已经超越了代表委员们的身份界限,获得了从政府部门、教育领域到企业界等持续聚焦。
“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村小和教学点的教育质量,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最低线,如何使农村教师队伍的数量得到有效补充、素质得到稳步提高,是当前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田刚将农村教师队伍面临的挑战,归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教育格局和教育资源分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教师编制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标准上超编”与“现实中不足”
“农村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数量严重不足,学科结构性缺编严重。”为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现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专门到山东省临沂市等地进行专题调研。
结果显示,“超编缺人”现象在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沂市十分突出。该市各县区农村小学相对比较分散,按照现行的1∶19小学师生比来计算,现有教职工已超编,但是学校普遍“缺人”。这种现象在费县、蒙阴等山区县300人以下的农村小学尤为突出。
以费县为例,当地现有300人以下的小学79所,413个班,学生13435人。按照省定标准1∶19测算,应配教职工707人,已超24人;但以满足现行课程方案教学需求来测算,应配备教职工1202人,缺471人。“在适当兼职的情况下,至少需配备982人,仍缺251人。单纯按照师生比的标准核定教师编制,无法满足较小规模小学开齐课程的基本需求。”张志勇说。
从城乡倒挂的教师编制标准,到逐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城乡统一,在庞丽娟看来,国家政策迈出的这一大步,仍有拓展空间。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和成班率偏低,按城乡统一的标准无法满足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庞丽娟在一些中西部省份调研时发现,农村学龄人口的主动流出与自然减少,导致一些农村学校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调,部分农村教师绝对数量出现富余,但又出现教师结构性缺编现象。虽然这些年通过新增编制、提高待遇等方式补充了很多教师,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乡镇及县城以上学校教师数量的短缺,但村小和教学点的情况没有根本缓解。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