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0 20:03:50 来源: 证券时报
治理考试作弊需要完善立法,更需要强化执法。法律必须被执行,否则就是一纸空文。
刚刚结束的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传来了泄题作弊的消息。12月27日,教育部公开表示,收到刚刚结束的考研考试有泄题的举报,已经报请公安机关调查,将严厉打击国家教育考试刑事犯罪。教育部表示,将会同公安等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刑法修正案(九)》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国家教育考试刑事犯罪。
今年被媒体称为“最严”考试年,根据今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作弊入刑”成为今年考研的各方关注焦点。尽管有“作弊入刑”的杀手锏,依然在国家级考试中曝出泄题事件。12月28日,多家媒体报道刚刚结束的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泄题事件。澎湃新闻网报道称,微博微信截图显示12月26日中午科目英语二考试前,相关考研微信群、QQ群和一些考研机构流传答案,结果显示和考试内容完全一样。《南方都市报》报道,26日研考第一天,全国多名网友爆料当天下午英语开考前约45分钟,有同学收到多家考研机构发来的答案。
泄题事件让广大遵纪守法的考生感到心寒。考试作弊损害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考试违法犯罪行为更是严重破坏考试秩序。众所周知,“平等竞争”乃是考试制度的灵魂,“公平、公开和公正”则是考试制度的核心理念。从法理的视角讲,考试制度其实可以视为一种崇尚“程序正义”的程序制度,正是基于“程序正义”理念的运作,赋予了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高考制度毋庸置疑的权威性。尽管现行考试制度开始受到专家学者的质疑及现实的挑战,但有一个事实是无法否认的:高考、研究生考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成熟和最权威的人才选拔机制,迄今尚没有任何一种制度可以取而代之。高考、研究生考试制度的权威性在相当程度上建立在日臻完善的包括命题、监考、阅卷、录取等一系列程序化运作基础之上,高考的公正和权威正是通过“正当程序”理念凸显出来的。
为了从法律层面有效整治多发频发的考试作弊行为,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九)》将国家考试作弊纳入刑法,首次明确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非法出售或提供试题答案、代考替考等4类行为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国家考试中的作弊行为终于以刑法修正案形式入罪。作弊入刑似乎并未让日趋严重的考试作弊现象望而却步。刚实施一个来月的《刑法修正案(九)》就遭受研究生考试泄题事件的挑战。
笔者认为,有关作弊入刑的法律规定也在接受一场能否真正兑现的执法考试,《刑法修正案(九)》有关作弊入刑的法律规定能否真正执行到位,这次研究生考试泄题作弊事件能否依法得到彻底公正的查处,广大网民及考生都在拭目以待。希望有关部门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给广大考生一个交代,希望有关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将《刑法修正案(九)》有关作弊入刑的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泄题事件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作弊考生法治观念淡漠。作为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公民,理应了解《刑法修正案(九)》关于作弊入刑的规定,实际上今年有关作弊入刑新规还被特别印制在准考证上,并张贴在考场醒目位置。可以说,参加作弊的考生实属知法犯法,不仅仅是公然失信,更暴露出法治观念的淡薄。如此无视法律的研究生不要也罢!
治理考试作弊需要完善立法,更需要强化执法。法律必须被执行,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唯有依法严查泄题事件,才能彰显作弊入刑的法律权威。《刑法修正案(九)》有关作弊入刑的新规,能否经得起真正兑现的司法考试,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