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热点

“钓愚”经济学:拒绝在自由市场中“平静的绝望”

2015-11-24 17:31:47   

  在体验了“双十一”购物狂欢的快感后,很多“剁手党”恐怕现在仍在等快递和无法直视的信用卡账单。你或许已经意识到,自己买了不少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而一些商品价格也并没有真正优惠多少。

  没错,每个人都有弱点,我们往往无法看到事情的全部,也常常不知道我们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人性弱点所带来的副产品,就是我们常常会像傻瓜一样“上钩”。

  罗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和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Akerlof)合著的新书《钓愚:操纵和欺骗的经济学》(PhishingforPhools:TheEconomicsofManipulationandDeception)创造了“钓愚”(phishing)和“上钩的愚者”(phools)这两个词,来形容“fishingforfools”,指商人和企业用尽各种方法愚弄、剥削和蒙骗消费者,令他们像咬了钓饵的鱼那样上钩。

  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克洛夫是信息经济学的权威,专门研究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对买卖双方与产品质量的影响。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希勒则是当代行为经济学的奠基者,也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Smith)早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写过,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只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所指引,每个人“借由追求他个人的利益,往往也使他更为有效地促进了这个社会的利益”。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均衡状态下,市场交换的结果一定是“帕雷托最优”(Paretooptimal)的——尽管存在“外部性”或“不公平”收入分配的时候仍需受到干预。

  经济学教科书从来不会告诉我们的是,如果人并不是完美的,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就不仅仅是提供我们需要和想要之物的地方,也会成为“钓愚”的温床,市场就会陷入“钓愚均衡”(phishingequilibrium).

  并非要否定经济学教科书中所写的自由市场的好处,但希勒和阿克罗夫却从一个更复杂和有趣的视角来看待整个市场。

  在作者看来,当我们做出消费或经济决策时,就仿佛“有猴子站在肩膀上”。这些猴子就是我们的弱点,它们让我们做出并非“真正想要”和“真正对我们有益”的决策。而我们却并没有意识到“肩膀上的猴子”,因此,在它们爬上来占上风的时候,“钓愚”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自由市场酝酿了大量的“操纵和欺骗”。问题并不在于存在很多“坏人”,多数人都遵守规则,只想过上好的生活。但只要人性存在弱点,市场从中看到有利可图,就会抓住一切机会,系统性地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商业世界的竞争压力会让商家倾向于在自有市场上利用各种操纵和欺骗手段让我们“买买买”,为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付很多钱,让我们做着无意义的工作,不知道生活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错。

  梭罗在一百多年前的《瓦尔登湖》中就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希勒和阿克罗夫在书中试图解释,人类正处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但为何我们中的多数人仍然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引言部分用三个案例解释了什么是“钓愚均衡”以及“钓愚”的不可避免性:即便没有某一商家的出现,迟早都会有其他商家嗅到商机,抓住机会牟利。在此后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为何多数消费者都会担心账单,以及“钓愚”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第二部分将这一概念引申至更多场合,无论是在广告和市场营销、房地产、汽车销售,还是在美国的政治游说、食品和药物、创新和经济增长中,“钓愚”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第三部分总结了本书的观点,并将这一新的视角运用到了当前美国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本书用严肃又有趣的方式开辟了经济学一个崭新的方向,通过数十个故事将“钓愚”对每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影响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被具有欺骗性的广告吸引,我们花钱透支,担心还不了下一个月账单;健身房、汽车、房屋、信用卡……我们都付了超出应有的价格。金融市场疯狂繁荣,然后崩溃;政治体系也充斥着这类“钓愚”手段而被扭曲。

  本书也讲述了很多反击经济骗局的故事,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通过知识、改革和监管来减少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的“钓愚”行为。

  经济社会中总有一股力量会引入操纵与欺骗,除非我们有意识地进行反击,拒绝在自由市场中“平静的绝望”。

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