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首页
注册
登录
中国农村杂志社
经济
观察
热点
产业
企业
经营管理
农村财务
电子期刊
公报
科教
生活
视频
图片
“爆买”变谨慎 人民币贬值削弱赴日陆客购买力
(彭博讯)从大巴上下来奔向东京银座Laox免税店的中国游客称,人民币兑日圆贬值可能让他们在扫货时变得更加谨慎。 「许多东西都比中国的好」,一位27岁的王姓北京人说。他拒绝透露全名,但很愿意分享他
2016-01-26 09:17
北上广设人口规模“天花板” 能否挡住汹涌人流?
目前,多地两会密集开幕,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纷纷提出人口“天花板”的控制规划:北京提出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的红线,上海提出2020年人口不超过2500万人的控制目标,广州提出适度控制
2016-01-26 09:25
农村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提速 农民每年可分红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多方信息发现,今年我国将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出一系列指导文件,包括“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指导意见”,以及“土地增值收益调
2016-01-25 12:45
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 好工作竞争极其激烈
制图:蔡华伟 劳动力市场总体上需求大于供给,但结构性矛盾突出 岗位供求看“旱涝”(大数据观察) 本报记者 白天亮 有人在喊“招工难”:上调了待遇、放宽了标准,还是连续几个月招不到人。有人在
2016-01-25 09:59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仓满为患 进口量却屡创新高
我国粮食正呈现总产、库存、进口“三量齐增”的新现象:一方面连年丰收,粮仓里都快放不下粮了;另一方面却是进口量不断攀升,屡创新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国的粮食供需结构出了什么问题?下一步粮食政策
2016-01-25 09:01
第三批自贸区有望近期落地 从地方两会看花落谁家
第三批自贸区近期有望落地,尤其是内陆和“一带一路”沿线省份获批自贸区的可能性较大。分析人士认为,从近期地方两会中可以窥见第三批自贸区究竟花落谁家的概率大。 年初以来,地方两会密集召开。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申建自贸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不少省份的两会中被提及。 业内人士认为,在地方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并明确提出继续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6-01-25 09:03
东北地方官员怕丢权抱残守缺 大批僵尸企业活不起也死不成
东北振兴再出发,国企改革无疑是最重要的关隘。 国有经济占比畸重的东北地区,国企改革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经济发展的主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深入东北多地采访发现,一边是众多“一无有效资产、二无生产经营活动、三无偿债能力”的壳企业“活不起”也“死不成”,一边是压负在国企身上的大量社会职能仍然分不开,部分国企存在诸多历史包袱和现实难题,已成发展的“拦路虎”、改革的“硬骨头”。 壳企业寄生
2016-01-25 09:04
低油价时代油企:国外项目部食堂开始收费了
从哈萨克斯坦的项目部,到甘肃的公司机关,再到东部的家乡,孙亮(化名)的2015年可没少折腾。 孙亮是国内某油企下属钻井公司的财务人员,国际油价的起伏波动,对他们公司的业绩起着决定性影响。“去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哈萨克斯坦那边就没活儿干了。到了六七月份,油价短暂地反弹到60美元,我们那里又开工十几口井。2015年,就只有这十几口井的工作量。”孙亮说。 为了减员增效,哈萨克斯坦项目上的外籍员工每
2016-01-25 09:31
河南鲁山疯狂采砂致林地尽毁 农田面目全非
河南省鲁山县有一条河,因为河道两岸都是优质细密的河沙,这条河被取名为沙河。沙河是淮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上世纪60年代,为了防风固沙,沙河两岸都栽种上了成片的杨树、柳树和槐树。经过几十年的生长,沙河沿岸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成为很多人游玩的景点。然而,在最近十几年,曾经平静的沙河突然变得喧嚣热闹起来,沙河两岸的景象也变得面目全非。 十年挖砂不止,林地被毁、农田消失,采砂标杆随意搬家。 2016年
2016-01-22 08:09
厉以宁:中国经济势头正在变好
【厉以宁:中国经济势头正在变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势头正在变好,今年会比去年好。因为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且数量也是惊人的。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从7%下降至6.5%,直到以后长期保持5%-6%就行了。 供给侧改革重点是加大短板行业投资 可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 厉以宁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第八、九届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主持了《证券法》和《
2016-01-21 11:51
新“三角债”“绞杀”传统产业
“有的大型钢铁厂应收的欠款高达20亿元左右,其中重要部分就是煤炭机械等设备制造公司拖欠的;大的煤矿企业应收的欠款也在数十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钢厂的;大的煤炭机械企业应收欠款则有很大一部分是煤矿企业欠下的。” 从2015年初至今,受经济不断下行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企业债务环境不断恶化,一批新“三角债”问题再次严峻起来,企业之间的信任度正在陷入“冰点”。记者近期在河南、安徽、甘肃、陕西等中西部省份采访发现,一部分企业生存困难,一些地区的金融环境因之恶化,给经济转型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新“三角债”问题严峻 记者调研发现,当前,河南、安徽、甘肃、陕西等地的部分企业之间欠债越来越多
2016-01-21 11:39
11.3万亿实体经济新增贷款 都去了哪儿
央行上周五公布的2015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1.72万亿,同比增多1.81万亿,创历史纪录。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3万亿,也达历史最高水平。如果说11.72万的新增贷款让人震惊、感觉有点不可思议的话,那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也增加了11.3万亿,就真的有点让人目瞪口呆了。因为实情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一点也不见化解。相反,在某些领域、某些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更尖锐了。那些新增贷款都去了哪儿?又是如何形成的? 在经济下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情况下,实体经济贷款大幅增加,只有三种可能,一是杠杆加重了,二是数据存在水分,三是两者
2016-01-20 09:50
共 66 页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
35
36
37
38
39
......
下一页
最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