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做客中国经济网,就农民工的“就业难”、“招工难”问题进行解读——
近几年,全国已经有200多万名“五有”农民工返乡创业。“五有”就是经过进城务工后,有一点技术、有一点资金、有一点营销渠道、有一点办厂能力,对农村还有感情的农民工。我们把这部分人称为“城归”,他们是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带头人。
新常态下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农民工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进城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为城镇创造了财富,为改革发展增添了活力。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是经济增速放缓带来新的变化和挑战,农民工“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表现突出。
杨志明委员分析说,“两难”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普通工招工难反映了农民工供给的局限性,技工招工难则反映了产业升级中技能人才的短缺性。
从数据来看,农民工劳动力资源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蓄水池。从2010年新增农民工就业达到1240万人后,出现了总量增长、增速下降的变化,2014年新增农民工就业仅增长1.9%,中西部快于东部。招工难正从东部向中西部扩展,从以往春节过后的集中性向全年发展。
“伴随‘两难’产生的问题就是农民工工资收入增速放缓,由往年大幅增长转入逐年下降。”杨志明委员介绍说,进入“十二五”以来,劳动力成本基本保持20%左右的增长,但去年仅增长了9.8%,增幅下降到个位数。
“解决‘两难’的关键在提升农民工技能,这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所在、当务之急。”杨志明委员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要对2000多万名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其中1000多万人是新转移的劳动力;1000多万人实现技能提升,由初级工到中级工、高级工,最终成长为技师和高级技师。到2020年,使农民工都能够享受一次政府补贴的技能培训,这样就能基本消除无技能上岗的现象。
重拳出击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
目前,拖欠农民工工资仍是一个“顽症”。虽近年来总量有所下降,但每到年末岁尾,集体讨薪或个别讨薪的极端事件仍时有发生。
“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要重拳出击,要合力攻坚克难。”杨志明委员提出解决方案:一是要加大对拖欠重点领域的排查力度。比如,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多发生在建筑领域,政府应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二是要在拖欠农民工工资比较集中的行业建立工资保障金制度。比如在建筑领域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在发生拖欠的县市建立应急周转机制,从制度建设上给予保障;三是要建立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责任制制度。首先是承包商要负责解决分包商欠薪的问题,对于清理农民工工资拖欠,要建立分包商实名制制度。还要建立各级政府分级管理的责任制度,乡里欠薪由乡长负责,县里欠薪由县长负责,市里欠薪由市长负责,在一个省区范围内由省长负责;四是加大对恶意欠薪的惩处力度。对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依法治罪,对有钱不给的、欠薪数额大的、欠薪跑掉的,政府有关部门指定归还而拒不归还的都要依法治罪;五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基本无拖欠的地区则给予鼓励。
“根据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实际情况,今年相关部门将采取措施,标本兼治,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订全面清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解决意见,从源头上加大治理力度。”杨志明委员说。
鼓励“城归”
引导农民工就近就业
近几年,全国已经有200多万名有技术、有资金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目前,这还是农民工中的一小部分,我们称为‘五有’农民工。”杨志明委员解释说,“五有”就是经过进城务工后,有一点技术、有一点资金、有一点营销渠道、有一点办厂能力,对农村还有感情的农民工。“我们把这部分人称为‘城归’,他们是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带头人。”
杨志明委员表示,近几年,农民工的分布出现新变化,中西部增长快,东部增长慢。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就地就近就业比跨省务工的工资收入低10%左右,但由于离家较近、生活成本低、便于照顾家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越来越多。
“西部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也促进了我国的产业转移,符合我国产业转移由东部向中西部推进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倒逼了农民工劳动就业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用工单位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爱。”杨志明委员说。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