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3 14:25:52 来源: 法治周末 作者:陈霄
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黑龙江的第五天,家住黑龙江省绥化市的洁宇终于打通了举报电话。
身为教师的洁宇一直就很有耐心,这两年来,为投诉举报绥化这家玉米加工企业排污,她已经打了数百个电话。她相信通向中央环保“钦差”的这个电话应该是最有可能奏效的。
她非常详细地叙述了10年来这家企业排污给周围居民带来的影响和这两年各种举报无果的情况,电话那头非常耐心,询问简洁而不失礼貌,不时传来飞快的敲击键盘声,在再次确认了排污企业地址和名称后结束了通话。
很早之前,洁宇就关注到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北的消息,她盼着督察组到绥化当地。
黑龙江是今年首批8个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的省份之一,这也是继今年初试点督察河北之后,冠之以中央名号的环保督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
各地将会刮起一场环保风暴吗?那将只是一场风暴吗?
组长都是正部级
虽然是首次大规模的展开,但严格来说,中央环保督察不是新制度。
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中,就明确要建立环保督察机制。
今年春节过后的第一天,中央环保督察组就进驻了河北,河北成为首个受到环保督察的省份。
从组成人员来看,中央环保督察组规格比较高,组长由现职或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省部级官员担任,副组长由环保部现职副部级官员担任。
此轮8个督察组的组长全部是正部级,除住建部原部长姜伟新外,全部任职于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系统,3个副组长则都是现任环保部副部长。这样的配置毫不逊色于近几年来声威赫赫的中央巡视组。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督察河北时,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配置是“双副部”,而此次大规模进驻地方规格提级了,可见中央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根据《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作为部际间联合工作组的中央环保督察组,由环保部牵头成立,中纪委、中组部的相关领导参加,是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各省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的环境保护督察。
“层级高,威力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对法治周末记者评价说。
督察组成员多数对环保或者调查富有经验。
例如,进驻黑龙江的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杨松,两年前曾出任中央第一巡视组组长,掀起过甘肃的反腐风暴;进驻云南的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贾治邦,原来是国家林业局局长,是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自然保护杰出领导奖”的首位获奖者。
副组长由3位环保部副部长担任,黄润秋和赵英民分别兼任3个督察组副组长,翟青兼任两个督查组副组长,他此前也是督察河北的副组长。
黄润秋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知名的工程地质科学家,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曾长期在成都理工大学任教;赵英民在环保领域履历丰富,出任过科技标准司长、污染防治司长、环保部总工程师,最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主持修订空气质量标准,他提议将PM2.5纳入其中。
据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负责人刘长根介绍,按照试行方案的要求,中央环保督察组一般由15人左右组成,加上一些工作人员大概20多人。督察组组长、副组长由国务院确定,督察组以环境保护部区域督察机构人员为主体,这些人长期从事环保督察和督政工作,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也比较了解实际情况。
首批为什么是这8个省
自7月12日开始,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进驻宁夏、内蒙古、江西、广西、江苏、河南、云南和黑龙江8个省(自治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保督察。
这些地方为何会成为今年第一批被督察的对象?
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早给出了答案——“要把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作为先期督察对象”。
也因此,今年初大气污染严重的河北成为首个中央环保督察对象时,外界并不感到惊讶。
本轮入选的省(自治区)多数都在赵亮的预测名单内,作为好天气保卫侠发起人,他一直都在关注环保督察的动态。
“其实很简单,这些入选的省区有两个特点。”赵亮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它们都是近两年来环境问题频发的热点地区,而且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前夕,环保部的区域环保督察中心都有开展综合督察,可以视为进驻的前奏。
从环保部约谈的节奏来看,河南有6个城市都被约谈过,主要涉及大气污染处理问题;黑龙江省会哈尔滨是东北最早被约谈的城市,而且去年黑龙江多地企业因环保问题被通报,黑龙江化工集团因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今年被环保部挂牌督办。
江苏发生了多起化工爆炸事故、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沸沸扬扬;内蒙古腾格里沙漠排污案惊动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专门为此成立督察组……
从分布地区来看,8个省(自治区)之中,华北有内蒙古和河南2个,华东有江苏和江西2个,东北首站是黑龙江,西北、西南和华南的首站则分别是宁夏、云南和广西。
赵亮分析说,在上述地区中,华北、东北,大气污染问题可能会是督察的主要议题,与年初的河北督察有相似性;而在华东地区,督察组可能会重点关注化工园区和土壤污染防治;在华南和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和水议题则可能是焦点。
早在河北试点督察时,赵亮就开始撰写《中央环保督察组公众参与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公众向督察组反映问题提供指导。
“现在有广西、江西和黑龙江三地的居民都通过指南向督察组举报了问题,江苏和河南也开始在用。”赵亮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江西和江苏三地,也是近年来腐败问题频发的地方,由此而派生的环保问题,可能也是中央环保督察组重点关注的领域。”赵亮说。
查什么,怎么查
环保“钦差”在地方如何开展督察行动,目前只有河北经验提供参考样本。
刘长根介绍,在督察进驻的一个月期间,大体有三个阶段,分别为省级层面督察、下沉地市督察和梳理分析归档,每个阶段十天左右。
通常第一阶段最受关注,这时主要是督察组约谈省级领导和省级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受理信访举报、调阅资料和走访相关部门。
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河北时,一共与26位省级领导做了个别谈话,包括省委书记、省长和省高法、高检主要领导等。
“和省级领导谈话在我们督察实践中确实是首次。”刘长根说,一是从谈话中了解省级领导对当地环境问题的看法,特别是对当地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认识,同时通过谈话对一些省级领导产生影响和触动。
赵亮发现,此轮督察组进驻后,并没有首先约谈地方党政一把手。这次督察信息公开有明显进步,例如黑龙江环保厅网站有督察进展公示,广西柳州官网也有持续播报。
此轮督察应对处理问题也更讲求效率,边受理边移交督办。在进驻河南两天之后,督察组即向郑州市交办29项问题,目前对相关责任人的追责程序已启动;进驻广西一周后,督察组已陆续向当地交办环境举报问题213件……
这重现了河北的情形,当时刘长根记得,“电话始终是不断的,从早8点到晚8点,老百姓举报热情很高,每天大概有一百多个电话”。
督察结束3个月后,督察组向河北反馈了督察意见,尖锐而直接:“原省委主要领导对环境保护工作不是真重视,没有真抓”“河北省内部分区域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河北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
按照《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要求,从2016年开始,每两年左右对各省督察一遍。
静观其效
在督察组进驻的当天,洁宇认定小区附近的玉米加工企业不敢排污了,她放心地打开家里的窗户。
一股浓烈的酸臭气味迎面灌入,现实总是给她痛击。
震慑不是没有。督察河北时,有些小的污染企业自己就停工了,有些举报立刻就见效了。刘长根记得,进驻后期,不少电话打进来是表示感谢的。
“(这一次)8个督察组几乎同时开工督察,掀起的冲击波很大。”洁宇认为。
河北的数据是很好的侧证——督察中发现的问题,目前2856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办结,关停取缔非法企业200家,拘留123人,行政约谈65人,通报批评60人,责任追究366人。
对于将移交中组部作为干部考核、任免重要依据的督察结果,地方不敢怠慢,广西玉林市副市长的一句话道出了紧迫感:“(环保督察的准备工作)要作为天字第一号工作来抓。”
民众和环保人士更看重的当然是效果。
奔波于各地做实地调查的赵亮后来把重心从举报转移到了督察组移交问题的整改监督上。“河北督察后的整改,我们会在未来一两个月发布中期观察报告。”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河北依然有部分被督察问题没有丝毫整改迹象,例如,有两地皮革废水污染依然存在;一些钢厂年后复工,局部污染有所加剧。
“当然,总体而言,河北督察还是推动了不少问题解决,中央环保督察的确是个很好的机制。”赵亮说。
赵亮认为,这说明督察后端监管亟待机制化,避免成为一阵风的环保风暴,如果能建立一个统一的督察问题监管平台,所有问题、整改进度都在平台及时更新,接受社会监督,效果就会好很多。现在虽然有信息公开,但是很分散,有些在地方网站,有些在环保部门网站上,有的在地方媒体上,查询起来并不方便。
洁宇仍是很有耐心,“举报一个企业的污染问题,没有两三年是解决不了的”,她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坚持。(记者 陈霄 应要求,文中洁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