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察

国产小麦价格受冲击 来年到底该怎么种?

2016-06-16 10:16:11       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15日消息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当前,国内小麦加工业在经济步入“新常态”、供需宽松的背景下,又受到国际小麦价格冲击,政策支持价格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国内小麦市场呈现出低迷状态。

  粮食确实不好种了。今年收起来的小麦该怎么卖?来年的小麦要怎么种?来听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的说法。

  张子雨:夏收现在基本已经告一段落,看着打下的粮食,咱们大家脸上都是掩饰不住的喜悦。不过,从产业角度来讲,小麦丰收,只是第一步,后面的事情,依然需要大家费心。

  我国小麦生产12年连续丰收,在过去5年,每年都能增产250万吨以上。不过,即便是大丰收,咱们每年还是得进口330万吨的小麦。进口小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长期存在的粮价倒挂的问题,进口小麦,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比从当地来收购小麦还来的便宜。另外一方面,则是咱们的优质专用小麦,依然处于短缺状态。

  同时,对于粮食加工来说,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很重要。我国小麦加工企业通过兼并和重组,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数量显著减少。由于人力成本迅速上升和大型企业的挤压,日处理500吨以下企业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增大。在市场竞争和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今年小麦加工行业还将面临新的“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压力和挑战,小麦加工业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淘汰落后产能,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这是目前经济发展必然的趋势,在农业领域,更是如此。

  有科研人员就发现,我国小麦产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小麦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受到生产规模限制、产业化组织模式难以适应新要求等方面。

  从各方面来看,咱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粮食不足,而是粮食不好,竞争力不够强。所以,咱们一方面不能忘记稳产高产,同时,更不能忽视质量。

  重视质量,目的就是要满足消费和深加工的需求。在当前食品市场供需宽松的大背景下,稳定和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满足市场专用和个性化需求,是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效益源泉。从咱们农民的角度来说,从选种,耕种等方面,都要追求精耕细作,通过质量来获得市场的认可。

  而要提高质量,就离不开技术的提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整个制造业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技术集成和技术示范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尤为重要。虽然按照老办法也能有好收成,不过,咱们要明白,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如果咱们只有老办法,没有新思维,那咱们的粮食,就没办法变成高大上的优质产品,这不但不利于提升咱们的收入,同时也不利于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产业升级,要重视模式创新。现在,咱们在发展农业时经常说到,要一二三产业联合发展。咱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把服务业融入种植当中,让加工和种植无缝连接,这样,就最大程度发挥了农业的潜力。

  正所谓:

  小麦丰收人人忙,产业升级不能忘。精耕细作质量高,提升技术实力强。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