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察

国内首家险企控股医院开诊 保险公司办医院会如何?

2016-05-15 22:08:35   

 医院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之时,由保险公司主导的医疗机构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日前,国内首家由保险公司投入的三级大型综合医院——阳光融和医院,在山东潍坊正式开业,阳光保险集团借此全面开启其医疗健康领域的大布局。“未来阳光保险要投资千亿资金到医疗健康产业中。” 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表示。

 

  医疗资源紧张、大型医院过于集中的矛盾一直是影响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重大难题,医院体系引入民营资本势在必行。那么险企作为出资方进入医疗实体,在整合上下游资源,发挥产业协同效应的愿景下,未来能代替央企资本成为收购、改制公立医院的主力军吗?

  “保险+医疗”创新合作模式

  在千亿投资规划下,阳光保险从2010年就开始着手调研布局医疗产业。2014年6月,保监会正式批准阳光人寿投资控股阳光融和医院,成为险企投资成立医院的首个案例。

  据了解,阳光融和医院坐落在潍坊市国家级高新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950亩,总投资30亿元,是国内一次性投资最多、开诊面积最大的综合医院之一。

  阳光人寿2015年年报显示,该医院注册资金为23.27亿元,去年公司以约11.98亿元收购了该医院51%的股权。“阳光保险未来还会加大投入,但根据医院的性质,未来5年至10年并不考虑盈利。”张维功坦言。

  在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看来,这实际上是做一个产业链的附属品。“如果投资医院是希望医院自身成为盈利的实体,那就走高端医院的路线,高收费针对高端客户,但这种盈利模式客户群很有限。另一种模式就像阳光保险这样,并不见得说医院一定要挣多少钱,实际上是借助医院掌握到医疗核心数据、医疗规律等。通过保险公司与医院未来一种机制的设计,将过度治疗、大处方尽可能地压缩,为阳光保险未来在全国各地做健康保险业务创造条件。”他对记者分析称。

  记者注意到,在“保险+医疗”模式下,此次阳光保险还特别研发了与医疗紧密结合的健康保险专属产品,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基本医保范围内自费部分可报销100%,医保范围外报销比例最高也可达100%,同时推出“直赔付”服务,保险赔付部分患者和医院实行实时报销结算。

  险企办医大势所趋

  事实上,这只是近年来保险公司加速布局健康领域的众多案例之一,目前各大保险公司都在筹谋大健康产业。如新华保险自建健康管理机构网络,均为100%控股;中国平安提出“万家诊所”计划并投资了北京慈铭健康体检连锁机构;泰康人寿去年控股了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人保集团也在筹建健康管理公司等。

  此前,为了能够和医疗服务挂钩,各大保险公司纷纷与公立医院开展了定点合作,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长期的赔付率偏高,承保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仅仅与医院采取一般性的合作,保险公司还是难以达到管理和控费的效果,所以最终都要转向参股、控股。”一位健康险理赔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一位阳光保险相关负责人看来,纯民营医院的盈利需求势必会产生相应的问题,而险企办医的初衷却有着天然的不同。“传统医疗产业是以患者本人为主要支付主体的模式,而商业保险支付时却有天然的控费的动力,将商业医疗保险引入支付体系,就给产业闭环的形成带来可能。”

  显然,这种“保险+医疗”的合作模式势必会对现有医疗体制产生一定的冲击。上述阳光保险相关负责人也详述了该模式的影响:通过股权纽带,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帮助保险公司收集保险数据资料,利于保险公司获得被保险人的完整健康信息档案,优化产品定价;同时可以从病后报销,转而做到病前预防,更好地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

  而谈到“保险+医疗”模式成功的关键,朱铭来认为,就在于保险公司和医院之间要形成利益的共同体,而现在不论商保还是社保,他们之间都是对立的。“实际上目前政策有很大的瓶颈,现在保险公司能签约的只能针对医院,而且是公立医院,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利益被医院层面拿走了。如果将来公立医院制度深化改革,医生能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可以跟商业保险直接签约的话,会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的手段,其实这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他坦言,这一机制要调整,最大的问题就是政策层面要逐渐放开,政策的因素可能比实际操作问题更大。

  此外,上述健康险理赔人士也指出,尽管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医院是大势所趋,但考虑到成本和盈利周期等问题,短期内中小保险公司参与的可能性还是较小。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