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0 07:48:58
近期以来,对于中国经济复苏程度的关注明显高于往常。宏观角度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连续两个月站上荣枯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明显回升,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已步入企稳回暖的轨道。
微观层面的企业利润重要性不亚于这些经济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A股2800余家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和2016年一季报已悉数披露。总体上看,盈利情况颇为乐观,净利润整体增速从2015年三季度同比的-11.8%提升至四季度的-11.1%,再提升至2016年一季度的-1.9%;若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和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大权重较大的企业,增速则达到8.3%。
不过,这一切与去年以来的稳增长政策关系甚大。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看,剔除金融企业和“两桶油”后,过去三个季度数据分别为62.6%、65.7%和65.6%,资产负债率水平不可谓不高,主要原因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权重较大,且负债率较高,如果单纯看深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则约为56%。
财政部公布的国企(不含金融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亦显示,今年3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6%,负债总额8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负债增速超过资产增速,其中国企的总负债率为66.2%,央企则达到68%。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同样显示,2016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85843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2015年全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当月增长11.2%。
换言之,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因素中,加杠杆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加杠杆力度主要集中在国企和地方政府。这从上市公司ROE(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可见一斑,数据显示,2015年三季度、四季度及2016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整体ROE分别为10.1%、9.8%和9.1%,呈下降走势。表面看这一水平并不低,如果剔除金融企业,2016年1季度平均ROE直线降至6.5%,远低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水平。
实质上,从近年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仅仅依靠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但难以持续,且会留下后遗症,并非令经济真正走向复苏的长久之计。决策层近期也颇为谨慎,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货币政策为“稳健”。发改委5月3日也公告,2016年投资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必须找准稳增长调结构适度扩大有效需求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佳结合点,提高投资有效性,保持有效投资力度。
简言之,对于当前中国经济,信贷增长不宜过度扩张,投资需重点放在有效性之上,让更精准的投资来巩固当前企稳向好的形势。
此外,在经济转型中被寄予厚望的新兴行业,也备受关注。从年报看,2015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盈利增速分别达到18.8%和25.5%,形势喜人。然而,盈利相加只有2170亿左右,不足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10%,所以,新经济虽然前景远大,但目前体量偏小,尚难左右中国经济的运行轨迹。
而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无疑是中国经济未来的方向。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亦将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中国制造2025列为议题。至于相关政策举措,会议提到,一要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二要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三要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对接,四要放宽新产品、新业态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扶持。
总之,看到当前中国经济回暖仍需谨慎,加大刺激的老路不可重复。同时,对于新经济、新引擎的打造,需要积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