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察

揭秘公立医院科室外包前世今生

2016-05-04 08:02:32   

  “魏则西事件”引发公众对医院“科室外包”等现象的关注。昨天,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早已明确要求,公立医院科室不能对外承包经营。

  今年,国务院出台政策,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记者了解到,目前医疗领域“公私合作”已有多种形式,包含“院旁院”、委托管理、特许经营等等,但“科室外包”依然属于政府明确禁止的行为。其政策“界线”是,公立医院不得与其他组织合资合作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的科室、病区。

 

“科室外包”多年前即要求叫停

  近日,魏则西事件引发公众对部分医疗机构“科室外包”行为及其乱象的关注。对此,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3日表示,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早就明确要求公立医院科室不能对外承包经营。“如市民发现在京的地方医疗机构存在科室外包行为,北京市卫计委将会严肃查处,也欢迎社会各界投诉。”

  有媒体曾归纳,很多公立医院“科室外包”集中在整形美容、皮肤科、泌尿科等领域。这些科室的利润都较高,患者也很容易被“忽悠”。同时,这些被承包的科室还经常做各种软、硬广告、包装专家和技术等。

  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昨天对记者指出,“科室外包”是医疗机构逐利的一个表现。“科室外包是违法违规的,因为医疗市场准入有严格的门槛限定,比如三甲医院,就必须达到三甲医院的门槛。而一些民营医院并没达到这样的技术水平,就会对病人产生危害。”

  据了解,早在2004年,原卫生部就发出过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医疗机构严禁出租承包科室,并根据有关行政、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等规定,对违反规定的医疗机构严肃查处。之后,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中,“科室外包”一直属于政策禁区。

“科室外包”划入“公私合作”禁区

  去年,国务院出台政策,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目前,各地对于医疗领域“公私合作”已有多种形式,包含“院旁院”、委托管理、特许经营等等。

  不过,相关专家指出,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进行“公私合作”的政策主要界线,是不得在公立医院内设立“非独立法人”形式存在的营利性实体。

  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卫平此前曾撰文称,我国公立医院公私合作至少有11类。目前,政策禁止的公私合作形式主要是“院中院”。是指在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设立的营利性医疗实体,或指以营利为目的的个人或组织承包医院科室并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像以营利为目的的个人或组织承包医院科室并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

  记者了解到,这一政策源头可追溯至2000年,在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得投资与其他组织合资合作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的“科室”、“病区”、“项目”。

  根据意见,已投资与其他组织合资合作举办营利性的“科室”、“病区”、“项目”的,要求停办,也可经卫生行政和财政等部门批准转为独立法人单位。

  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租承包科室等行为依然被明令列入政策禁区。

  著名医院管理学家王健康昨天指出,“科室外包”的概念由土地外包延伸而来,但土地的承包是相对粗放,医院的管理却十分精细化,将科室出租外包,意味着医疗产品和医疗质量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与控制,因此隐藏着巨大的危害性。

“科室外包”令患者不知情

  公立医疗机构“科室外包”和其他ppp合作(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形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蔡江南介绍,对于公立医院ppp模式,“患者可清楚地看到,民营医院会挂出独立的牌子。当然,双方也可以有合作,但前提也是建立一个与原来公立医院品牌不同的机构。”

  蔡江南指出,如果是“科室外包”,患者到公立医院就医时,是属于完全“不知情”的情形。这是二者最主要的区别。

  他表示,公立医院和民营资本合作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同时,政府部门在监管上也面临很大责任。“‘魏则西事件’可看出政府缺乏医疗领域的跨行业监管,这个漏洞需要引起警惕。”

  王健康也指出,对于社会资本要有精准化的管理与监督,要进一步落实对医院的年审、校样,发挥医管会的作用。“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目的在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能反而增添百姓的就医负担与看病风险。”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